當然,這一塊鄭國霖最熟,最好就由他來擔任子公司的總經理。
現在,通過人力資源部的不斷招聘和培訓,企業部已經人才濟濟,特彆是鄭秀莉、吳波這些經理級的管理人才,也逐漸成熟起來,完全可以獨當一麵。
在這樣一種條件下,成立子公司的條件,基本成熟了。
鄭國霖擔任子公司總經理之後,企業策劃這一塊,就並入周駿的策劃二部。
他與鄭國霖的分歧,也恰恰就在這裡。
鄭國霖認為,企業策劃和在線教育,以及會所、沙龍這一塊,都是相輔相成的,好多東西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無法強行脫鉤分離的。
向國強有分出策劃業務這個想法,主要還在於周駿的暗中遊說。
周駿這個人,不能說業務能力不強,但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琢磨老板喜好和投機鑽營上,務正業的時候不多。
他的策劃二部,也就始終業務量不大,不能達到公司董事會的預期。
董事會對他頗有微詞,這個他是知道的。但他依舊我行我素,繼續走他投機鑽營的路子。
向國強打算搞在線教育,當然也會和他商量。他一下就在這上麵,看到了機會。
隻要把企業部的策劃機構,和他二部合並,他的業務量也就上去了。
上一世鄭國霖和他鬥了半輩子,對他這一套,實在是太熟悉了。
向國強要分離企業部策劃業務,這主意肯定是周駿背後給出的。
可是,向國強已經認可了這個計劃,鄭國霖再提出來反對,也是有許多顧慮的。
不同意策劃業務分離,他就有獨霸權力的嫌疑,容易引起向國強懷疑他有野心。
如果他把這個觀點表達出來,周駿肯定會在背後捅他一刀。就算向國強不懷疑他,周駿也能適時提醒向國強一句,讓他往那個方麵想。
老板做大了,疑心也會一天天加重。自古至今,多少忠臣誌士,死於被猜忌和懷疑?
所以,鄭國霖還不能不同意向國強的這個分離想法。
但一旦分離開來,他和周駿之間,就會存在一個工作協調問題。你和一個滿肚子壞水的奸臣去協調,難度可想而知,公司業務肯定要受損。
而且,失去了對策劃的控製和決定權,周駿的二部弄出來的策劃方案,他沒有參與權,還不知道周駿會給弄成什麼樣子。
人家企業主花大價錢聽半天課,你給人家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塌糊塗,人家還會信任你嗎,還能再來參加你的會所沙龍,繳納費用嗎?
這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連在線教育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向國強這主意明顯不行,鄭國霖又不好出麵反對,的確是一個難題。
但鄭國霖兩世為人,肚子裡的經驗,就不是一般年輕人能比的了。
和鄭秀莉她們單獨在一起,他可以忘記自己的年齡,並不和她們玩心眼,就是一個單純的,傻乎乎的陽光大男孩,享受和美女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真正到了公司大事上,他中年人的頭腦,才會發揮作用。
他表麵不會公開反對走向國強的意見,但背後卻在采取拖延戰術。
準備各種必要手續,申請教育資質需要時間,尋找合適網絡平台也需要時間,就是找高水平的網絡工程師,也需要時間。
好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需要籌備,他可以拖至少半年。
這半年時間裡,鄭國霖就儘量拖著向國強,參與到企業部的實際工作中來,讓他看到他如何領導策劃室工作,如何讓策劃、公關和教育、沙龍、會所有效結合。
總而言之,一個策劃方案是如何拿到的?整個程序各部門缺一不可,緊密配合。
他什麼也不說,隻是拖著時間,讓向國強自己看,自己參與進來,然後自己思考。
向國強能夠開拓銀狐策劃這麼大一片天地,也絕對有過人之處。
經過慢慢地主動參與,相信他自己終有一天,會認識到自己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這就是中年智慧了,而且符合種花家獨有的中庸原則。並非不反擊,而是不選擇直接的,或者過激的反擊方法,激化矛盾,而是潛移默化。
準確地說,這中庸之道,才是種花家留下的,最燦爛光輝的文明。
這,興許也算一種悲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