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土地不允許交易買賣,隻允許傳家,作為你們幫助過大漢的證明。
彆想了,至少等蒙學裡麵的學生成長到正常人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而讓他們成為各個社會的支柱,更需要二十年。
破家滅門這本就是從龍之功失敗所應該受到的反噬,而自己也就順勢拿回土地礦山山澤。
劉泰對於這些世家怎麼樣選擇倒也不怎麼關心。
因為有了不同的階級來替代這些世家,自己才有對他們進行打擊的可能。
畢竟富貴人家多一個人口,就多一份消費,甚至在未來,還能多一個勞動力。
所以,劉泰肯定不會直接給百姓分田,百姓想獲得土地就三種途徑:開墾,軍田和買賣。
至於買賣,說實話跟絕大多數的百姓沒有什麼關係,畢竟百姓是沒有這個錢去買賣的。
而這些人中家產特彆多的或者特彆少的,劉泰都讓人做下記號。
而劉泰給了這些世家慢慢選擇的時間後,便開始處理百姓們的事情了。
這些世家看著劉泰給出的選擇,此刻卻充滿了遲疑,既擔心自己報得多了怕以後想要賴田稅困難,但又怕自己報得少了,看著其他世家更得了便宜自己心痛。
這些人雖然這屆不動產被收的心痛,但看著劉泰居然真的放了他們一命,也或多或少稱讚一聲仁慈,不論怎麼說,能在劉泰的手下活下來,又有什麼不滿足的。
這種人是不是庸才另外說,但至少用得讓人放心。
當然,因為以農業為主的國營單位,所以在裡麵工作的人也不用怕被餓死。
所以,你報得越多,那麼在確定了你的土地之後,那麼你免稅的田就越多。
比較起現代的所謂公知,那可真的是不知道高了多少。
至於自己正為了大漢統一而殫精竭慮,哪裡有時間去理會你們鮮卑族的內鬥啊。
但因為純粹靠著土地吃飯,想要拔升的多高也不現實,但總之,是能給底層百姓兜底的。
至於乾活,隻要會照章辦事就夠了,誰還不是一點點經驗積累下來的。
比如說一個叫做朱碩的便家財萬貫,所以肯定死刑,不然自己怎麼合理的拿這些錢財。
劉泰很清楚,莫要看遼東郡跟幽州等地的距離較遠,但雙方之間也就隔著一個渤海而已。
畢竟世界的整體支柱依舊是世家,至少在沒有把整個華夏統一之前,想要進行社會改造,隻會激發這整個階級的對立。
到時候要麼這階級被自己徹底摧毀,要麼自己被這個階級摧毀。
在這個期間對世家該妥協妥協,該讓步讓步,真正等到世家不是唯一的選擇時才能行動。
這樣的情況下,自己需要扶持一個政權跟慕容部落打仗,不但牽製住慕容部落,而且要催熟整個鮮卑文明,加速他們的漢化。
很簡單的道理,隨著段氏鮮卑與慕容氏鮮卑間的不斷交手,自然而然會把周邊一切鮮卑部落部都卷進去。
但劉泰這次讓官員去跟他們簽訂契約,便要讓世家上報土地。
當然,劉泰此刻還順路去跟當地的世家去明確了他們手上的土地數目。
現在的公知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居然等待輿論過去就完了,完全沒用死去維護自身名譽的決絕,這哪裡也配叫做公知啊!
所以,對這幾位家無餘財的家夥,劉泰多少記在了心上,以準備將來之用。
divcass=”ntentadv”而且,還有一部分人需要處理,那就是那些協助趙安的百姓與世家們。
所以那些被劉泰死死抓在手中的國有土地,則劃分給集體農莊,讓百姓們去耕種。
若來路不正的,正好用他們的腦袋來平民憤,安民心。
說實話,對劉泰居然連他們世家的土地都收稅這種事這些世家也是非常討厭,甚至進行抵製的。
同樣的,隻要在遼東的政權有心,想要威脅幽州冀州等地也是輕而易舉。
國家不在乎這個私生子對於家庭的衝擊,但國家很重視人口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至於他們一家被送到劉聰那裡了,這些資產自己自然也就被自己接收用於造福百姓。
因為差不多從第四年開始土地成為熟田,也就能開始對這土地進行剝削了。
如今亂世,這些家產特彆多的,若是來得合理,那豈不是大才。
因為哪怕是世家的土地也是需要收稅的,尤其到達千畝後,開始從原本每畝收取多少的稅賦變成了累進製的稅賦,從而被稱作是千田稅,這種稅賦肯定是受到世家抵製的。
這就好像是明明隻是王老吉跟加多寶打架,結果整個涼茶市場徹底翻了天一樣。
至少劉泰毫不懷疑,石勒絕對會利用這一股人來牽製自己。
所以,相對來說這部分的懲處倒是比較的簡單,至於被俘虜的王浚的臣子,劉泰也親自去問了問願不願意歸順的。
自己到時候先用貪汙腐敗之類的理由先清掃他們的在官場上的保護傘,然後用專案組去專門調查他們的犯罪事實,再把當初拿出去的免費權利給一點點收回來。
對劉泰來說,自己若摧毀了這個階級怎麼治國,難道真的要依靠老兵嗎!?
而這些集體農莊,說實話算是這個時代的國營單位,裡麵有著各種商店,同時也有這教師醫生澡堂等各種各樣的生活配置,甚至隻要工作都會有工分,在這裡麵多勞多得。
曆史上青州凡是出了什麼事故,便是有人會向著遼東逃跑。
而隨著一道道的政令在劉泰的手中頒布,以最快的速度平息整個社會的騷亂。
但劉泰也知道這不過隻是稍稍的壓製住幽州內部問題,並不是自己對幽州的施政綱領。
所以,劉泰馬上下達命令,讓褚翜,曹嶷,羊曼……等人也來到幽州城來,對幽州的建設,自己需要跟著他們好好計較一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