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糧食“革命”_大地春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地春回 > 第一百〇四章 糧食“革命”

第一百〇四章 糧食“革命”(2 / 2)

很快,他們就到了離原來種莊稼的地頭不遠的一間屋子裡,紅薯都已經被挖出並堆放在裡麵,而且屋子門口竟設了守衛,周圍也似乎清了場,胡忠山正在屋子裡麵等自己。

這次李平畢竟不是一個人來襄陽,所以護衛人馬帶了不少,胡忠山也跟來了。

進了屋子,李平看著堆滿的紅薯卻沒反應過來,他有些奇怪的問宋寶來“這有什麼看的,這玩意我又不是沒見過,收了這麼多不是挺好的嗎?”、

宋寶來往胡忠山那撇了撇眼睛,對李平說“你還是聽老胡說說吧!”,於是早已有些急不可耐的胡忠山立即激動的嘮叨起來。

李平這才明白,這胡忠山激動個啥?宋寶來神秘個啥?

原來,他們上午挖紅薯的時候,越挖越多,直接把胡忠山的神經整繃了,這家夥立即“果斷”的進行了清場,隻留了十幾個士兵繼續。

最後,全挖完之後,他們一估算,一畝地的產量差不多有快兩千斤了,胡忠山立馬更急了,繼續“果斷”的進行了封鎖消息。

原來,這個時代,受種子的質量、沒有化肥等多重因素影響,糧食的畝產量是很低的。北方小麥的畝產僅為300斤左右,且每年隻能種一季;在南方雖然可以種兩季水稻,但全年的畝產也不過就五六百斤。

糧食的低產量實際上是中國的人口在清以前一直沒有爆炸式增長的主因(中國以前的人口總量多主要還是靠地廣國大實現的,人口也從來沒有過億),也使得曆朝曆代對天災和戰亂的抵抗力很差。

而宋寶來竟然還說這次沒種好,實際上這夏薯每畝應該能出2000多斤,春薯還能每畝出4000多斤,全年出6000斤很正常,胡忠山能不被嚇蒙了麼。

李平知道紅薯的戰略意義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曆史知識,他本身並不懂農事,對後世的畝產和明朝的畝產數據自然也不怎麼敏感,因此很多具體數據他是說不清的。

當初他告訴宋寶來這東西是神物,也更多的是從宏觀上講的,並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

等胡忠山講出具體的產量對比,一直沒怎麼把種地當回事的宋寶來自然也震驚了一把。而之前,他們並沒怎麼關注過種地,因為時間和空間都不允許。宋寶來這才非常不應該的後知後覺的明白了“神物”的真正意義。

但不管如何,宋寶來這個後勤大主管竟然一直沒打聽過當下農作物的產量有些過於匪夷所思,但它確實發生了。

被嚇到的胡忠山本能的意識到這種高產作物的消息應該封鎖,說服宋寶來也就變得很容易了,因而這家夥才會如此“果斷”。

聽完了解釋,李平自然也很欣喜,這樣10倍起步的高產令他真實的感受到了明末清初的糧食將對社會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他也大概明白了清朝為啥人口竟輕鬆破了億,而且還很快達到了三、四億這樣不可思議的爆增。

這半年多的時間,李平已經知道玉米、花生、土豆、辣椒、西紅柿等一大批後世重要的農作物已經來到了中國,雖然它們目前大多數還沒有普及開來,但有不少已經開始在一些地區大麵積流行起來了。

如玉米已經在華北地區得到了很廣的種植,辣椒目前還更多是觀賞性植物並隻在長江下遊地區有少部分食用等等。

清朝真的很幸運,它建立在導致明朝滅亡的小冰河期還遠未結束之時。決不是它的統治有多麼出色,更主要的還是與這些明末開始傳入中國的重要高產高能作物(大部分原產美洲,隨著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開始傳入中國)逐漸開始普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明朝能在末年連年天災的情況下挺那麼久,也是因為這些作物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否則絕對更早就滅亡了。

有時候,李平也在想,如果這些作物再早些傳入中國,更早的全麵普及開來,是不是就沒清朝什麼事了?

但曆史沒有如果。

不過,當李平仔細考慮了一會兒,他卻出乎意料的向宋寶來交代道這些紅薯連著薯滕給趙進、史明和王成武都送一些過去,並要把它的意義也告之他們,能先保密最好先保密一段時間,以後倒也沒多大必要。等他們再次安穩了,正大光明的種就行了。

看胡忠山迷惑不解又有些不甘的樣子,李平解釋道現在紅薯已經在福建和廣東大量種植了,這並不是什麼秘密,我們的紅薯也是來自於往來這裡的商人,過份保密並沒多大意義,也很難保守多長時間,種了不就得大量使用麼!過份的保密反而會讓自己的各項關係陷入被動,也容易被上官猜忌。先穩一段時間主要還是考慮李自可能就要打到這裡了,讓他得了去可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對胡忠山,李平還是大大表揚了幾句,表揚的是他的“果斷”,實際李平內心更在乎的是胡忠山已經形成的自己人意識,這比什麼都重要。

又想了想後,李平正打算拿幾個紅薯和薯藤親自去趙進那裡說道時,趙進的親兵卻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原來卻是總兵左良玉招眾將前去聽令,李平也在之列。


最新小说: 風華書 五福臨門之柴氏貴妃 第七通幽冥來電 我出馬遇到的那些事兒 從校服到棺木 被冥王大人寵翻天後,我獨占一方 分手後,漂亮女總裁纏上我! 神雕之穿越尹誌平 仙界掃黑辦 鳳凰龍旗棄公主掛帥當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