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敵_大地春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地春回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敵

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敵(2 / 2)

“告訴士兵們,沒有開火命令,嚴禁開火!再去強調一遍。”李平扭頭對馬永吩咐到,很快幾名通信兵就跑下去傳令。

在兩岸所有人的視線中,那幾十個下水的敵兵緩慢的在江水中蹣跚前行著,他們普遍個子較高,江水最深也隻到了他們的胸口。

大約在江水中走了半程時,他們哆嗦著開始疾速回返,這是典型的偵察,但有不少人還是在回到岸邊的那一刻就摔倒在地。

水實在太冷了,應該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但他們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攻擊,南岸的明軍隻是靜靜的看著他們。

這時,樊城方向的炮聲好像停了,有一陣兒沒有響了。

李平疑惑的看了看樊城方向,又看了看對岸的敵人,然後當即吩咐道“參謀長,你可以下去了,敵人要進攻了,記住不及一丈六尺(約52米),不許開火。”

“是,明白。”馬永沉聲應完,立即大步走下高地。

馬永剛離開一會兒後,羊皮灘的北岸的農民軍突然發出猛烈的呼喊聲。接著,所有的農民軍似乎都大喊了起來。

在巨大的煊赫聲中很多旗幟也從人群中冒了出來,尤其是在一群騎兵中間赫然出現了五麵紅黃綠白黑各一色的超大號三角旗。李平知道那是大纛旗,隻有一方統帥才會用。

農民軍在指揮上大多承襲明軍,這種大旗可不會亂用。

果不其實,很快一麵花花綠綠的大正方形帥旗也冒了出來,然後在這幾麵大旗四周出現了大量持有應該是藍色小三角令旗的騎手。隻不過有點遠,這些小旗並不能準確判定。

但大纛旗和帥旗還是極好辨識的。

李平心中一驚,這代表著對麵不是李自成就是羅汝才,也隻有他們二位才敢用這樣的旗。反正明軍這邊,李平知道隻有左良玉才會用。

在這些旗幟立起的同時,在最前麵的農民軍不斷的向左右擁擠著讓出很多條缺口來,然後大量的竹筏、木排和羊皮筏子從這些人群的缺口處被舉著衝向了江水之中。

“這個突然性玩的還真是不錯!那麼長時間沒出現,原來是去乾這個了。會不會是羅汝才?聽說他最善長搞突襲!”李平自言自語著。

隨著竹筏、木排和羊皮筏子被推入江中,無數的農民軍開始爭擁著而上,充分展示出了他們高昂的士氣與決心。

江麵很快就充斥著敵兵的大呼小叫之聲,然後密密麻麻的載具搭載著敵兵亂哄哄的向著羊皮灘的南岸劃來。

這些過河的載具明顯都是新做的,而且五花八門,普遍很小,有幾個甚至在極淺水區還在推行時就散了架。

大多數的載具當人一上去開始劃行就不斷的相互碰撞,有很多直接順流斜著前行,還有些甚至隻在原地打著轉兒就是不前行,結果整個羊皮灘北岸岸邊的水中到處是叫罵和混亂。

聲勢很大,可半天功夫後開始有效劃向明軍這邊兒的卻沒多少,西北及中原兵不善水和“旱鴨子”的特性被充分顯露了出來。

“過河是要練的!看著好像簡單的事兒其實往往並不簡單。”李平在心裡默默的鄙夷著。

接著他突然想起了什麼,然後立即喊過來一個參謀交代道“讓偵察連派出小部分騎兵沿下遊警戒,防止那些衝到下遊的敵兵過江後對我部造成襲擾。同時,將這一情況立即派人向副將惠登相彙報,讓他也有所防備。”

看李平吩咐完後,一直在旁邊沒吱聲的段強插嘴問了一句“長官,我們為啥都要爭這個淺灘,敵人既然能造竹排,從哪兒過江不行?”

李平聞言斜眼看了一下段強,他有點無語,但還是一邊看著前方的敵人一邊簡單的解釋了兩句“大軍過江,沒有安全的渡點,隻靠那些竹排,一次隻能投送過來少量的步兵,那不就是給對手送人頭嗎?有了這樣的淺灘,大隊步兵就可以涉水而過,渡口安全了,騎兵和輜重也就很容易過來了。”

說完,李平不再言語,隻看著下方的江麵,這種場麵他也第一次見,需要他學習和觀察的太多了。

但等了好一會兒,已經稀疏得多的敵軍才漸漸靠近他們這邊,其中最前麵的是一個不大的羊皮筏子。

這羊皮筏子上擁擠著六個敵兵,他們中有兩個人各拿著一個小木盾,其餘的都隻拿著長矛,沒有人有甲,他們依靠幾個簡易的木槳在不停的埋頭劃行。

在這個羊皮筏子上有一個紮著頭巾的小頭目,他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眼睛始終大大的瞪著前方的官軍防線,他的筏子已經接近岸邊不足百米了。

那小頭目現在可以清楚的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他非常緊張,他覺得整個天地間除了劃水聲就全是周圍兄弟們粗重的喘息聲了。那小頭目已經意識到他的筏子排在了最前麵,曾經的興奮早已蕩然無存,長時間的劃水讓他冷靜了很多。

為了緩解一下壓力,他扭頭往後去看,正好看到離他不遠的另一個羊皮筏子上有一個持弓的兄弟正在跪著拉開弓。

他的目光也自然隨著那支被拋向天空中的箭矢再次回到了官軍那邊。但遺憾的是那支箭什麼也沒有射中,隻飄落在一片空地之上,斜斜的插在那裡。


最新小说: 斷絕關係?我轉身科舉成狀元! 第二次化石戰爭 繼兄寵我掌心嬌,親哥紅眼悔斷腸 萬道龍墟 美聯儲,不,我隻是美金的搬運工 午夜凶播:我在怪談世界橫著走 亂虎春秋 湖心有個小島 六魂幡?不!我本命靈寶混沌鐘 三更鼓:金陵六扇門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