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在孤獨麵前,記憶變得尤為清晰。[燃文書庫][][774][buy][]當時正值大業九年(613年)初,李淵被任命為殿內少監,舉家遷回了長安,當時李世民還隻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意氣風發,桀驁不馴。李家在長安安頓好之後,不少朝中的人已經來拜訪過,其中也包括高士廉。高士廉出身北齊皇族,他舉止雍容,風度高雅,狀貌若畫,而且讀書過目不忘,口才更是十分了得,凡是聽過他講話的人,都要為他的儀態和風度所折服。李淵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引薦給高士廉認識,高士廉見了李世民之後,對他讚不絕口,認定他定非池中凡物。
回到長安後,李世民便去找他的少年夥伴長孫無忌,倆人或騎馬遊玩,或學文習武,或談古論今。李世民出身軍事貴族世家,從小便練習弓馬騎射,馳騁獵場,而且武藝精湛,他不僅熟讀兵書,還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愛不釋手。長孫無忌是北魏的皇族,外貌是典型的北方胡人,雖短於武事卻長於謀略,而且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這日,天氣晴好,李世民便約了長孫無忌外出遊玩,他像往常一樣來到高家。要去長孫無忌的住處,首先得經過高家的花園,若說這高府的園子,雖是精製,卻也並沒有什麼獨特,一樣的碧林修竹、亭台樓榭、小橋流水,與自家花園比起來,多了幾分古樸而已。當他經過花園的長廊時,遠處隱隱地飄來一陣天籟般的琴聲,“好美的琴聲!”李世民循聲望去,在不遠處的樹林裡,有一女子坐在石凳上,低頭撫琴。這琴聲如泣如訴、婉轉動人,深深地吸引著李世民,他不禁走到長廊的涼亭駐足觀望,好一個清秀的女孩,大約十二三歲的樣子,一襲藍色的襦裙,一頭齊腰的秀發,清新脫俗,宛若人間仙子。正所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李世民正看的入迷,這一幕,被正好經過此處的高士廉看在眼裡,他莞爾一笑,轉身離開了。
高士廉來到妹妹高如嫣的住處,高如嫣正在裡間寫字,聞聲哥哥到了,便迎了出來,她身穿鵝黃色錦緞褥衣,一襲束腰綠色綢緞席地長裙,眉宇之間雖透出淡淡的憂傷,但是……優雅的氣質卻讓人一眼看出她不俗的出身。
高如嫣把哥哥迎進裡間,高士廉邊走邊說道“妹妹,哥哥這個時候過來,是有一件事想向你求證。”
“哥哥請講!”說著,高如嫣給哥哥沏了一杯茶放在了案桌上。
高士廉看了看案桌上未乾的墨跡,坐下來,說道“妹妹,季晟(長孫晟)兄在世時,是不是與李家結過兒女親家?”
高如嫣回憶到“當時,大伯(長孫熾)折服於李夫人的才智,認為李夫人這樣的奇女子定會有不凡的兒女,可惜的是大伯的兒女似乎與李家的兒女婚齡不一致,當時觀音婢才五歲,大伯見觀音婢聰慧美麗,才思敏捷,又知書達理,便說服季晟去和李家結為姻親之好。李家的兒子中,次子世民、三子玄霸,都與觀音婢年齡相當,所以……暫定的次子世民,說到底,隻是個口頭婚約。四年前,季晟一走,這事就擱置了。”說完,高如嫣的眼眶濕潤了,她強忍著眼淚沒掉下來,轉身問道“哥哥怎想起問這個來了?”
高士廉聽完,點頭笑道“妹妹不必傷心,正所謂好事多磨……如今李家已回到長安,我前幾日已去府上拜訪過,我見那二郎世民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且文武雙全,將來定是大貴之相。不如我再去說媒,撮合無垢和世民的婚事……妹妹覺得……如何?”
高如嫣聽了,展顏一笑,“如此甚好!觀音婢也到了出閣的年紀了,那如嫣就多謝哥哥了。”
高士廉一擺手,“妹妹見外了,無忌和無垢我都視如己出,這是我分內的事。”
高如嫣微笑著點頭,“是是是……”
高士廉起身,“那哥哥我……就擇日再去唐國公府上,妹妹留步,我走了。”高如嫣還是笑著把哥哥送了出來。
自打那日在高府見到那林中彈琴的女子之後,李世民就一直念念不忘,覺得她就像一個仙女,不食人間煙火,就連那日與長孫無忌出去騎馬都是無精打采,借故說肚子疼,早早地就回來了。一連幾日,李世民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自己這是怎麼了?怎會如此牽掛她?是她那清新脫俗的氣質打動了他?還是她的琴聲訴說了他的心事?李世民提筆寫下“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