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李淵說到這裡,話鋒一轉,說,“確實有人反對朕派你們去山東,這是對二位不放心,而朕以真心對兄弟,不是彆人能夠離間的。[燃文書庫][][774][buy][]”李密、賈閏甫聽了,再三拜謝受命。李淵囑咐李密把帶到崤山以東的兵馬留下一半在華州(今陝西省華陰市),隻帶一半出潼關。李淵又以王伯當為李密的副手,一同上路。
臨行前,李密請求和賈閏甫一同去,李淵答應了他的請求。為了給李密打預防針,李淵還費了苦心,他命李密和賈閏甫一起登上禦榻,表示他對這兩人寄予厚望。接著李淵賞賜食品,傳遞喝了離彆卮中的酒以後,慷慨激昂地說“我們三人同飲這尊酒,用來表明同心,二位要好好建立功勳,以稱朕的心意,大丈夫應該一諾千金。”
李淵堅持說“帝王自有天命,不是凡夫所能取得的。假如他叛離,就像用竹蒿製的箭射到蒿中,讓他與王世充相鬥,我們可以坐收漁利。”於是,派李密前往崤山以東,任務是收集還沒有被王世充攻下的餘部。
雖然李密在說謊,但李淵不是等閒之輩,他也聽說李密的舊部大多不服王世充,所以準備派李密前去安撫。可是,群臣大多勸阻說“李密狡猾好反,現在派他去崤山以東,就像放魚入水、縱虎歸山,肯定是有去無回!”
李密聽了王伯當的一席話,覺得自己可以東山再起,所以非常高興。於是,他假意向李淵獻計說“臣空受榮寵,安坐京師,不曾報效國家;如今崤山以東的兵馬都是臣的舊部,請讓臣前往安撫,憑借國家的威力,到時取王世充的頭顱不過像在地上割草一樣簡單!”
有一次大朝會時,李密作為光祿卿,應當向皇帝敬獻自家的美食,他敬獻之後覺得非常羞恥。退朝後,就將自己的心情向心腹王伯當說了。王伯當見昔日的主人受到委屈,當然覺得心裡也不樂,因為如果不是邙山之敗,李密當時比李淵的名氣還要大啊!王伯當想到這裡,對李密神秘地說“天下的事情都在您的掌握中。現在東海公徐世勣還在黎陽,襄陽公張善相在羅口,黃河以南的兵馬屈指可數,您怎麼能長期甘居李淵之下呢?”
再看看朝堂之上那些文官武將,大都是他李淵太原起兵時的老班底,一個個趾高氣昂,春風得意,對自己一副不冷不熱,若即若離的神態。那個首輔宰相裴寂,一個地地道道的拍馬溜須的庸才,武不能縱馬揮戈,文不懂治國安邦。每次見到自己,卻把臭架子端得比泰山還大,一副不陰不陽的麵孔。
每次上朝,看到李淵頤指氣使地雄踞於寶座之上,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他心裡便一陣陣酸澀和隱痛。他總以為,這九五至尊的帝王之位,本該是自己的。當年的一念之差,鑄成了今日大錯。謬之毫厘,失之千裡,如今隻能對人家低聲下氣,俯首稱臣。
李密歸唐以來,李淵封他為光祿卿上柱國,賜爵邢國公,還把表妹獨孤氏嫁給了他。在彆人看來,一個兵敗來降之人,能得此殊遇,已經夠風光的了。但李密的心裡,卻感到十分委曲。
然而,徐世勣還是遲了一步,李密已於幾天前叛逃出了長安。
徐世勣就解釋“我乃是魏公的部下,這些土地人口本都是魏公所有。如果我直接上表給皇帝,獻上所據之地,那就是趁著自己主上失敗而邀功,我不做這等可恥之人。現在我把所據的州縣名數和軍人戶口都報給魏公,由他來獻給大唐皇帝,不就是魏公自己的功勞了嗎?”
隔日,徐世勣命人打開糧倉,送糧給大唐的前線將領淮安王李神通,支援他的作戰,並送書去給李密。徐世勣手下的長史郭孝恪就奇怪了,問“將軍要歸唐,為何要寫信給李密而不直接給皇帝呢?”
兩人相視大笑,徐世勣拉起魏征,迎到後堂吃飯宴飲去了。
徐世勣聽完,沉思半天,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好,玄成,我決定聽你的,舉兵歸唐,這就差人入關請投。”
魏征侃侃說道“將軍對我如此信任,那我就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了。自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群雄紛紛揭竿而起,稱霸一方。魏公先隨楊玄感起兵,後又加入我瓦崗,領導咱們四處征戰,敗王世充,挫宇文化及,那功業不可謂不大了。為何他會選擇歸唐呢?當然與戰敗不無關係,但根本上還是看到天命在唐啊。現在唐據有關中,兵強馬壯,足矣效法當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如果將軍能夠歸唐,那就是為自己找到了一個長保自身和子孫顯名的歸宿。將軍目前統領著魏公舊地,威名自然是震動天下。但是人有善始容易,有善終難啊,看看當今天下群雄就知道了。如果據守在此,又沒有鞏固的後援,怎麼保證日後不為人所敗呢?到時沒有地方棲身,再後悔就晚了呀。”
“玄成,說實話,我心裡確實對將來的出路沒譜,也明白現在這樣不是長久之計。你我共事一主有些日子,我對你也一直非常欽佩,你幫我分析一下,確實入關是上策嗎?”
“將軍,真是好久不見啊。我這正是從長安而來。大唐皇帝親派我來請將軍入關,不知將軍意下如何?”魏征快人快語,直接就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玄成,你不是跟從魏公入關了嗎?怎麼來到黎陽了?”徐世勣一見就問。
眼下徐世勣還為李密保存著五萬兵馬,統管著黎陽周圍十幾座城池和大片領土。他要看一看,李唐朝廷對瓦崗軍的舊主人取何態度,是優禮相待,還是冷落猜忌?但是,魏公降唐已半年之久,至今沒有片言隻字傳來。是做了大唐高官,忘了這幫老弟兄們?還是有難言之隱,行韜晦之術,讓自己這幫老部屬們等在外麵,以做外部策應和奧援?徐世勣苦思不得其解,一直舉棋不定。正在這時,原來的朋友魏征來了。
現在魏征既然主動請纓,以他平日的為人和固善言辭,想來也不會有大的閃失。於是李淵欣然準奏,命魏征疾速動身,前往黎陽。
當時的徐世勣,可以說是翟讓死後瓦崗軍中山東豪傑的領軍人物。李密降唐之後,他率領餘下的瓦崗主力駐守黎陽,據有李密的地盤,持觀望態度。若是招撫晚了或是處置不當,這些人有可能投往王世充或竇建德處,使對方如虎添翼,為以後收複中原徒增困難。
翦滅西秦以後,李世民的勢力急劇膨脹,這讓太子李建成感到深深地不安。太子洗馬魏征對這步棋看得十分清楚,他向李建成建議,上表李淵,自請前往關東招撫瓦崗舊部,李建成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