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眾人被李世民的分析說服,漸漸地安靜了下來。[燃文書庫][][774][buy][]
李世民對眾人耐心解釋道“我軍兩次小勝,並未重創敵軍主力。宋金剛懸軍深入,精兵猛將,皆聚於此。劉武周占據太原,以宋金剛為軒蔽。他們患在軍無蓄積,僅以擄掠民眾作為軍資,利在速戰,難以持久。我軍最明智的選擇,便是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分兵汾、隰,衝其心腹。諸位將軍稍安勿躁,且回營靜心等待。我料用不了許久,敵軍糧儘計窮,便會遁走。到那時,我揮師追擊,將有的是殺敵立功的機會。”
唐軍於美良川和安邑兩次設伏,皆大獲全勝,一時士氣高漲,群情振奮。諸位將領一齊擁到中軍大帳,慷慨請纓,要求與劉武周、宋金剛決戰。
李世民歎口氣道“正因是一隻猛虎,孤王才不忍殺他。將才難得,遲早有一天,我要將他收於帳下。”
李世民果斷地製止了他們。殷開山急切說道“尉遲敬德已身陷死地,若縱而逸去,正如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殷開山欲下令將士們放箭,倘若萬箭齊發,尉遲敬德縱使身生雙翼,料亦難以生還。
不過,李世民意在活捉尉遲敬德的計劃卻又一次落空了。開始,殷開山、劉弘基、秦叔寶、程咬金等四五員大將把尉遲敬德團團圍住,輪番廝殺,想用疲勞戰術迫其就範。但尉遲敬德全無懼色,橫衝直撞,左右突刺,最後還是潰圍而出,與尋相雙雙逃走。
這一仗打得更為漂亮,唐軍傷亡極少,而尉遲敬德的五千人馬幾乎被全部殲滅。尉遲敬德、尋相僅以身免,其部下將領皆成了俘虜。
這一次,李世民親率三千輕騎,帶上殷開山、劉弘基、秦叔寶等將領,命程咬金率步兵繼後,抄近道徑赴安邑。安邑是去蒲阪的必經之路,在這裡設伏萬無一失,李世民要舊戲重演。
機會很快來了!十幾天以後,李世民得到消息,宋金剛又命尉遲敬德、尋相,帶領五千人馬,秘密前往蒲阪援助王行本。
此次伏擊雖然大獲全勝,但沒有擒獲尉遲敬德。李世民在欣喜之餘,不免遺憾,對秦叔寶苦笑道“天不遂人願,隻好再待來日了。”
唐軍大破敵軍,斬首二千餘級,救下了李孝基等五名被俘的大將,見尉遲敬德與尋相已經逃遠,追之不及,隻好收兵回營。
尉遲敬德今日遇上了勁敵,秦叔寶一雙金鐧舞得出神人化,已令他十分棘手,再加上程咬金一柄宣化大斧,有千鈞之力,沒頭沒腦地劈來,更讓他感到力拙,看看難以取勝,不敢戀戰。舞動長槊,連連突刺一陣,突然收槊撥馬,往北逃去。
尉遲敬德拍馬挺槊,大吼一聲殺了過來。秦叔寶揮舞雙鐧,程咬金掄動大斧,二人圍住尉遲敬德,奮力迎戰。三匹戰馬揚蹄振鬃,往來盤旋。腳下煙塵滾滾,頭上刀光閃爍,鐧槊相撞乒乓作響。一場驚心動魄的三人大戰持續了有半個時辰,難分勝負。
尉遲敬德的部眾做夢也沒想到,一直以來堅壁不出的唐軍會在這裡設伏,頓時亂作一團,一麵拚死抵抗,一麵節節敗退。
三天之後,尉遲敬德、尋相率得勝大軍,果然來到了美良川。正行進之間,突然聽到一聲炮響,無數的唐軍從四麵八方蜂擁而出,高聲呐喊著衝了上來。
於是,李世民立即調兵遣將,命殷開山、秦叔寶和程咬金率軍,於夜間悄悄趕往美良川,於密林壕塹中晝夜潛伏。
“對!尉遲敬德剛獲大勝,凱旋路上,必不設防。我們乘機打他個措手不及,定收全功。這次伏擊,一是要挫挫宋金剛的銳氣,更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計生擒尉遲敬德。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他試探著問道“殿下的意思,莫不是要在美良川設伏?”
“沒錯!”秦叔寶答道。心中不禁一動,他馬上猜到了秦王的心事。暗想這個年輕的主帥,在倉促之間,竟能一下子想到這一層,可謂兵家奇才,怪不得能讓那麼多名將由衷折服。
“從夏縣回澮州,美良川是必經之路,這也沒錯吧?”
“殿下估計的沒錯,他返師澮州是必然的。”秦叔寶說道。
李世民沉默半晌,忽然站了起來,兩眼炯炯放光,像是自語,又像是問秦程二人“尉遲敬德援救夏縣,既然獲勝,就必定要返回澮州,可是這樣?”
程咬金也在一旁說道“我在江湖上也久聞尉遲大名,不僅武功卓爾不群,乃當世一流,而且為人豪俠仗義,且處事粗中有細,確是個難得的將才。”
秦叔寶回答道“此人武功精湛,驍勇絕倫,人說他於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並非妄談。”
中軍大帳內,李世民問道“這個尉遲敬德何許人,竟有如此本領?”
探子將此事告知李世民,李世民連夜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為救回被俘諸將,李淵巧施離間計,派人招降了呂崇茂,免去其罪,拜夏州刺史。同時,還讓呂崇茂暗中除掉尉遲恭。尉遲恭聞訊後,將呂崇茂殺死。
李淵又派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儉進軍攻取夏縣,駐紮於城南。守將呂崇茂求救於宋金剛,宋金剛派騎兵驍將尉遲敬德以及尋相率兵增援。李孝基表裡受敵,唐軍大敗。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皆被敵軍俘虜。
這是孤注一擲的一仗。李世民進入河東時,不僅唐軍在戰場上望風披靡,而且人心不定。當地盜賊橫行,遍地都是占山為王的小股武裝,局勢完全失控,可謂險象環生。李世民采取以靜製動的戰術,命部屬每日厲兵秣馬,養精蓄銳,任憑宋金剛喊破喉嚨地叫陣,隻是不預理睬。隻是不時派小股部隊偷襲敵軍,打得贏責打,打不贏則跑,隻以騷擾敵軍,使其夜不安寢,一夕數驚為目的。
得知自己的兒子一出生就被封為親王,李世民也是激動不已,李淵的鼓勵給了李世民莫大的動力,他明白這是父皇要自己勢必要拿下劉武周。
看完信後,李世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眾將得知消息,都紛紛向他們的主帥祝賀。
於是,柴超把李秀寧的親筆信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詫異,“什麼好事?”
柴紹搖搖頭笑道“是好事!好事!”
“姐夫,無忌,有何軍情稟報?”
傍晚,李世民回到中軍大帳,正遇到在帳外等候的柴紹和長孫無忌。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你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
“敵人連續取得勝利,兵鋒銳不可當,可以用計謀來對付他,如果直接與他交戰,估計很難取勝。”李道宗分析道,“我軍應該深溝高壘,不與他野戰,挫傷他的銳氣;敵人不過是些烏合之眾,很難長久地堅持,等到他糧食供應不上,最後沒了吃的,自然會軍心離散,那時我軍可以不戰而勝。”
李道宗是李淵四叔李璋的孫子,父親叫李韶。李淵建唐後,被封為略陽郡公。
他回頭對跟在身旁的堂弟李道宗說“敵方憑著人多勢眾,急於向我挑戰,你認為應該怎麼應付?”
這天午後,李世民登上柏壁東部的玉壁城觀察敵情。在深暗低沉、幾乎貼著山梁的天空下,敵人在雪地上排成軍陣,戰馬雄壯,刀槍如林。李世民緊盯了半個時辰,大雪飄飄而下,敵陣卻巍然不動。
次日一大早,李秀寧就派人將這一消息稟了父皇李淵。得知自己又多了個皇孫,李淵直樂得合不攏嘴,還有幾天就是元日佳節,總算有能讓他開心的事兒了。高興之餘大加賞賜,為了鼓勵在前線作戰的李世民,李淵封李承乾為恒山王,將這個尚在繈褓中的嬰孩冊封為宜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