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十月,李淵正式下詔,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開府置官,並繼續領有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等職,增邑兩萬戶。他同時得到的,還有金輅一乘、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班劍四十人,這已是帝王級的儀仗待遇。另外,李淵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禮,在太極宮內苑西北角修建弘義宮供其居住。
至此,李世民可謂權傾天下,成為大唐除了天子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之外的第三號人物。
成為天策上將之後,李世民有了短暫的休養時間,他又重新拾取了經籍,銳意文學,開創了文學館。以王府屬官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谘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於誌寧、軍谘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共十八人,以原職兼任文學館學士。他們分為三班,每隔一天來文學館值班並住宿一晚,由李世民供給精美的食物,恩寵、禮遇都很優厚。時人將他們稱為“十八學士”,對被選中者羨慕之極,稱之為“登瀛洲”。李世民每次朝會、辦事之餘,都來到文學館中,和各位學士一道討論典籍,有時到了深夜才入睡。他與這些飽學宿儒詩詠唱和,其文學造詣也達到了相當的程度。
一時間,秦王府門庭若市,賓客絡繹不絕,有刻意討好的,也有暗懷心事的,到襯的東宮冷清了許多……
李建成與李元吉坐飲酒,李元吉問道“大哥,你找我什麼事?”
“怎麼,沒事就不能找你喝酒了?”李建成元吉倒了一杯酒,“我們兄弟倆好久沒有在一起喝酒了,這可是上好的花雕酒,今日我們兄弟一醉方休。”
李元吉哈哈一笑“好!”
琵琶聲響起,時而舒緩如綿綿細雨,時而急切如雨打芭蕉。窗外,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
李元吉望著嬌美動人的琵琶女,“大哥,你這東宮裡的寶貝可真不少啊。”
“四弟,你武德殿的寶貝也不少啊。”
“哈哈……”二人朗然大笑。
李建成飲了一杯酒,“聽說秦王成立文學館,天下士子趨之若鶩。”
李元吉不滿地說道“我也聽說當秦王府學士,比朝廷的正職俸祿還高。也不知父皇知道不知道?”
“有人號稱當文學館學士是登龍門,有這個說法嗎?”
“有,簡直是大逆不道!龍門,也是他們說的嗎?”
李建成低頭沉默。
李元吉望了一眼李建成,道“大哥,你不能再這麼縱容二哥了。三公之上是什麼?是太子!現在出了個天策上將,有點兩個太子的意思吧。我覺得二哥想做太子。”
李建成抬眼,定定地望著李元吉“依四弟看,我該怎麼做?”
“大哥……”李元吉看了看琵琶女,壓低了聲音說道“在洛陽的時候,秦王得罪了張姨妃和尹姨妃,大哥何不請她們在父皇麵前多美言幾句!”
李建成聽了點點頭,和李元吉碰杯,“四弟,謝謝你的提醒。”
送走李元吉,李建成剛要歇息,忽然,外麵有人通報“啟稟殿下,平原縣公封德彝求見。”
李建成一聽封德彝前來求見,有些納悶他來乾什麼?他不是天策府的屬官嗎?
李建成起身穿好衣服,來到會客廳,封德彝早已等候在那裡。他一見李建成進來,連忙說道“封德彝拜見太子殿下!”
說著就要跪下施禮,卻被李建成伸手攔住“封公乃國朝老臣,不必行此大禮,不知今日來見有什麼事?”
“殿下!”封德彝並未就坐,而是趨前一步,低聲說道“如今秦王功勳日盛,難道太子就一點也不擔心嗎?”
聽了封德彝的這句話,李建成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隻好敷衍道“二弟武略出眾,確實是一位輔佐天下的賢才,我為大唐能有這樣的棟梁而感到慶幸,又有什麼可擔心的!”
“殿下對我心存戒備,此話也在情理之中,但秦王已借東征之功請建文學館為自己出謀劃策,秦王如無僭越之心,又何必如此呢?而且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又為其極力奔走經營。如今秦王恃有功勳,早已經不願久居太子之下了,望太子早作準備。”
李建成望著眼前矮小精悍的封德彝,心裡飛快的盤算著,卻聽封德彝又說道“殿下乃人中俊彥,切莫妄自菲薄,大唐天下乃殿下之天下,願殿下好自為之。封德彝告辭。”
說完,封德彝告辭而去。李建成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沉吟良久,這才召集王珪、韋挺、魏征等幾個東宮近臣前來商議。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