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雖然皇宮距離齊王府並不遠,但是天子出行,一點也草率不得。前麵有三百騎甲士開路,後麵有上千名侍從護衛,李淵坐在鑲珠綴玉的天子轎輦上居中而行;數十名太監、宮女亦步亦趨地簇擁著緩緩行進的大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並馬而行,緊跟在大轎的後麵。
此刻,齊王府外麵,早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早便圍攏在這裡,等待一睹當今陛下的風采。提前趕來維持秩序的皇宮侍衛,在東、西、南三麵站成了一道人牆,把百姓們隔在外麵,隻可遠觀,不準近前。秦王府那些化了裝的甲士們,也都分散夾雜在看熱鬨的百姓們中間,各自隨身暗藏著兵刃,緊張地等待著皇家儀仗的到來。
當李淵的轎輦落地,李元吉率領楊如眉及十幾位妾室和王府官員、下人們在大門內外跪倒了一大片。李元吉高聲說道“兒臣恭迎父皇大駕”,眾人齊喊“陛下萬歲萬萬歲!”
兩名內侍緊趨幾步打起轎簾,李淵穩步走下轎來,滿麵笑容地說道“汝等都平身吧。朕不過來隨意走走,日後還要常來,女眷就不必侍駕了,可各自回去安歇吧。”
楊如眉和十幾位妾室們紛紛叩首謝恩,起身退下。李世民不經意地向她們瞥了一眼,卻恰恰與楊如眉四目相撞。楊如眉看到李世民,眼睛裡透露出恐慌,又輕輕地搖了搖頭,像是在說“你不該來,快設法離開這裡,還來得及。”李世民卻視而不見,急忙彆轉了腦袋。
與大門外喧鬨熱烈的氣氛恰恰相反,齊王府內卻出奇的安靜。除了那棵龍鐘老槐上的幾隻鳥雀,偶爾叫一兩聲,到處是一片死一般的靜謐。那些工匠園丁等一乾下人早已回避,若大一個王府顯得有些冷清,既沒有腳步聲、也沒有說笑聲。不過,卻看得出來,為了迎接聖駕,王府的裡裡外外都經過了一番精心地裝飾。
李淵舉步走進大門,頗有興致地四下打量著,高興地說道“不錯,很不錯嘛,元吉在治家上倒是頗具匠心。”
跟在李淵後麵的,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李世民緊傍在李建成左邊,如影隨形,寸步不離。再後麵,便是李淵的侍衛、李建成的貼身侍從和李世民帶來的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將軍。
一邊走著,李建成對李世民道“二弟到底是久曆沙場的三軍主帥,連貼身侍衛都是三品大將。”
李世民忙說道“大哥說笑了,二位將軍都是朝廷大將,我哪敢用他們做侍衛?不過,兩位將軍與四弟是在戰場上並肩拚殺、出生入死的患難之交。今日不過要借父皇巡幸之機,也來拜瞻一下齊王府,以飽眼福罷了。其實,到四弟府上,如同在自己家裡一樣,還用什麼侍衛?不是嗎,元吉?”
“二哥說的沒錯,我與二位將軍是老朋友了,今日到了府上,也算是貴客了。”李元吉嘴裡這麼說著,心裡卻犯嘀咕莫非二哥已聞到了什麼氣昧?怎麼會把這兩個人帶來了?這二人的手段,他可是知道的,都是馳驅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的主兒。尤其是那個尉遲敬德,自己深深領教過。看來,今日要有一場血腥的惡戰了。
這樣想著,忍不住瞟了尉遲敬德一眼,他正在衝自己傻笑。可那笑意的後麵,犀利的寒光一閃而過,他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一行人慢慢往前走著,不斷指指點點,說說笑笑。李世民有意地同李建成套著近乎“這些日子,大哥的氣色甚好,可是用了什麼上好的補品?”
這不過是在沒話找話,好借機與他並肩而行,一旦有變,順手便可將他一把抓住。但在李建成聽來,這話裡好像有刺,便說道“哪有什麼補品?我一向身子結實,又終日在長安養尊處優。不像二弟,長年東征西戰,日炙雨淋,自然黑瘦些。”
這話卻有些反唇相譏的味道了,李世民並不在意,笑著說道“大哥說哪裡話,你這次東征,掃平劉黑闥,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結束了大唐江山的動亂。此戰功之輝煌,將永載史冊。朝野上下,滿朝文武,誰不有口皆碑?”
李淵走在前麵,聽著兒子們的對話,卻絲毫不知其中隱情。見兄弟三人如此親熱,心中甚覺快慰。尤其是聽了世民那一番褒獎建成的話,更像是飲了一壺陳年佳醇,隻覺得渾身舒服。
穿過第一進殿閣,便走進了一個類似四合院的所在。正北的大殿巍峨聳麗,而東西廡殿,連接南北兩座大殿,將這裡合圍成了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獨立天地。院中幾棵參天老柏,遮光蔽日,使這裡大白天也顯得涼颼颼、陰森林的。李世民一下子警覺起來,這可是個設伏刺殺的好地方。他冷眼看看東西兩溜廡殿,幾乎都是門窗緊閉,厚厚的窗帷也垂放著。便知道那裡一定埋伏著刀斧手,此刻恐怕正弓上弦,劍出鞘……
李世民向後看了一眼,見秦瓊輕輕點點頭,已經會意,且表情中充滿了自信,便略覺放心。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