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六月十六日,李淵就已經給了心腹裴寂一道手詔,內容是“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李淵通過這個方式向太子李世民主動表露了退位的意思。這個意思當然是李世民最希望看到的,但是他還是象征性地拒絕。
李世民不斷宣傳他的寬大政策,又召回了因楊文幹謀反事件被流放的杜淹、王珪和韋挺。麵對新太子表現出的這種寬大為懷、既往不咎的政治和解姿態,原來的政敵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然而,長安的政局雖然是穩定了,但是由政變引發的派係鬥爭還是不可避免地在各個地方相繼爆發,其中以益州和幽州發生的兩起血案最為引人注目。
當時的益州還是行台編製,尚書令是李世民兼任的,左仆射是竇軌。由於李世民的尚書令一職隻是掛名,所以竇軌就被委以“便宜從事”之權,成了益州實質上的一把手。當時益州行台的兵部尚書韋雲起與弟弟慶儉、堂弟慶嗣及整個宗族都與前太子李建成私交甚篤,可韋雲起卻和他的頂頭上司竇軌素來不睦,所以當玄武門事變與李建成之死的消息傳到益州時,竇軌就動了殺心。
儘管朝廷下達了“大赦”詔書,可竇軌還是無視朝廷的赦令,決定趁此機會除掉韋雲起。他在府上埋伏了衛兵,然後以朝廷下詔追拿李建成黨羽為由,將韋雲起召到了仆射府。韋雲起一到,問朝廷的詔書在哪裡,竇軌把詔書藏在袖中,厲聲說“公,李建成黨也,今不奉詔,同反明矣!”還沒等韋雲起開口申辯,竇軌一聲令下,左右衛兵隨即衝出,當場將韋雲起砍殺。另一個也跟竇軌有仇的行台尚書郭行方聞訊,抱著腦袋沒命地逃往長安。竇軌發兵追捕,沒有追上;郭行方總算躲過一劫。
緊繼益州的韋雲起事件之後,幽州又爆發了一起性質更為嚴重的案件。就是廬江王李瑗謀反案。
廬江王李瑗是李淵的族侄,時任幽州大都督。由於李淵一貫不放心外姓將領,隻敢把兵權交給宗室親王,所以儘管明知道李瑗為人懦弱,“非邊將才”,可還是把他放在了幽州這個重要的位置上。當然,李淵同時還給李瑗配備了一個副手,就是猛將王君廓。
李瑗是李建成的死黨,早在幾年前,李建成就暗中把李瑗結為外援,就像李世民以洛陽的溫大雅和張亮為外援一樣。政變之後,李世民派出通事舍人崔敦禮前往幽州召李瑗回朝,但是李媛以為李世民是要拿他回去問罪的,當即嚇得麵無人色,惶惶不可終日。這一切都被王君廓看在了眼裡,一個踩著李瑗往上爬的計劃迅速在他腦中成形。
王君廓跟李瑗說了一番體己話。他說“京都有變,事未可知。大王一旦入朝,必定凶多吉少。如今您擁兵數萬,豈能受製於區區一個使臣,甘願自投羅網?”
王君廓說完,兩行激動的熱淚立刻奪眶而出,一副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壯表情。李瑗萬分感動,與王君廓相對而泣。許久,李瑗昂起頭顱,斬釘截鐵地說“我今以命托公,舉事決矣!”
王君廓的嘴角掠過一絲無人察覺的獰笑。
當天李瑗就派兵逮捕了朝廷使臣崔敦禮,逼迫他交代京師的情況,可崔敦禮寧死不屈。李瑗隻好把他囚禁,隨即向下轄的各州縣發布了征兵令和集結令,同時命燕州刺史王詵火速前來薊城(今北京),共商舉兵大計。
李瑗麾下的兵曹參軍王利涉知道王君廓這個人靠不住,於是力勸李瑗說“王君廓此人反複無常,切不可委以機柄,應該趁早除掉,讓王詵取而代之。”
李瑗一聽,頓時滿腹狐疑,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把身家性命托付給王君廓。
王詵到達薊城後,李瑗仍然猶豫不決。而王君廓早就在李瑗身邊安插了眼線,所以很快得知了王利涉與李瑗的談話內容。他當即決定采取行動,立刻前去拜會王詵。此時王詵正在沐浴,一聽二當家的大駕光臨,連身上的水都來不及擦,趕緊套上衣服,握著濕漉漉的頭發出來拜見。王君廓一見王詵出來,還沒等他開口說話,猛然拔刀出鞘,一刀就砍下了王詵的腦袋。
隨後,王君廓提著王詵的首級,進入軍營對眾將士說“李瑗和王詵一同密謀造反,囚禁朝廷敕使,擅自征調軍隊。如今王詵已被我誅殺,隻剩下一個李瑗,成不了什麼事。你們是寧可跟著他一塊被滅族,還是追隨我一起建功立業、自取富貴?”
毫無疑問,這幫原本就和王君廓一條心的將士絕對不可能站在李瑗一邊。他們異口同聲地喊道“願從公討賊!”王君廓立即率領麾下將士一千餘人衝出軍營,翻越西城而入,首先衝進監獄釋放了敕使崔敦禮,然後殺向都督府。
等到李瑗得知兵變的消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他慌慌張張地帶著左右數百名親兵披甲而出,恰好在府門口與王君廓的軍隊遭遇。王君廓向李瑗的親兵們喊話“李瑗陰謀叛逆,你們何苦跟著他往火坑裡跳!”李瑗的左右麵麵相覷,隨即拋下武器,嘩然四散。
轉瞬間,偌大的都督府門前隻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陪伴他的隻有滿腔的後悔、憤怒和恐懼以及那扔了一地的刀槍和長矛。李瑗怒不可遏地指著王君廓破口大罵“卑鄙小人出賣我,你很快就會遭報應!”
麵對橫眉怒目、氣急敗壞的廬江王李瑗,王君廓一直在冷笑,一言不發。但李瑗卻仿佛聽見他在說——不是我王君廓太過陰險和卑鄙,而是你廬江王李瑗太過無能和無知。
兵變當天,李瑗被王君廓生擒,隨即縊殺,首級迅速傳送長安。
六月二十六日,朝廷的一紙詔書飛抵幽州以王君廓為左領軍將軍兼幽州都督,並把李瑗的家人眷屬全部賞賜給王君廓,充當奴仆和婢女。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