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公主護騎_宋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恥 > 第二十九節 公主護騎

第二十九節 公主護騎(1 / 2)

宋恥!

牛仲回到揚州的時候,發現他的兩個老對手,田平、田夏兄弟已經將隊伍拉了起來。

這倆兄弟過去做過馬卒,也打過不少仗,說是運氣不好沒立下戰功,可牛仲覺得,這兩兄弟八成是太滑頭,肯定是沒好好賣死力,不然馬兵怎麼可能撈不到戰功?不像他牛仲,會騎馬隻是因為家裡養過馬,騎術一直都不如田家兄弟。

李慢侯對牛仲不辭而彆,瞞著趙叔近帶來了一百來個西軍官兵的行為很認可,不瞞著,可能就帶不出來。另外兩個跟著牛仲一起去的軍官去了東陽和義烏,他們還要將放假的士兵都帶回來。

尤其讓李慢侯高興的是,牛仲帶回來的士兵中,有五十多個會騎馬的騎兵,他們就是參與叛亂的杭州龍騎指揮的兵。宋軍打仗不行,名字倒是威風。杭州這裡的軍隊,屬於西軍的就有決勝、萬全、歸遠、龍騎四個指揮,由一個叫白均的西軍將領統領。田均屬於第三序列的歸遠軍指揮,就是因為他被殺,引起他手下兩個都頭陳通、林永帶頭嘩變,其他部隊跟著鬨事,控製了杭州城,殺了許多官民。

此時帶頭人之一的林永也來了,這讓李慢侯有些頭大,留下他吧,他怕罩不住,萬一這家夥以後再帶頭鬨事,可怎麼辦。軍隊發不下餉就鬨事,恐怕以後有的鬨了。李慢侯現在都有些經濟危機了,官府供應不及時,他承諾的軍餉又高,靠自家的財力支撐,要跟國家的敵人開戰,這幾乎不可能?

他要抗擊侵略,就需要更多部隊,招募更多部隊,他是養不起的。

多一百來個士兵倒是無所謂。

跟林永溝通了一番,言談中很容易判斷出,這就是一個粗人。不是粗人,不可能為了長官被殺發動叛亂,腦子昏了一些,卻很講義氣。於是李慢侯決定留下此人,因為他發現,西軍被欠軍餉是常態,叛亂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老大被文官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了。

但林永帶來的兄弟都要打散。李慢侯很聰明,林永的官職不變,還是一個都頭,而且讓他帶一個完全的都。但是他帶來的西軍士兵,則全部打散,分到其他軍隊中充任小軍官。這樣林永也能接受,他那些老兄弟也都升官了。

另外那些會騎馬的士兵,就沒辦法打散了,全部交由牛仲帶著,總共四十多人,卻讓李慢侯的手裡終於擁有了一隻像樣的騎兵部隊。

可惜目前還是沒有用武之地,李成叛亂算是被鎮壓了,李成逃到了山東腹地,主力部署在兩淮的宋軍打不到他,他也威脅不了兩淮。淮西的丁進也被劉正彥帶領的幾千西軍騎兵追的到處跑,不是打不過,隻是追不上。

整個兩淮依然比較平靜,除了越來越多的毛賊之外,沒有大的動蕩。

這些小毛賊,大多數都是從河北流落的義兵甚至一些迫於無奈的難民。

對付這些難民,是用不到強軍的,李慢侯也不覺得自己的部隊現在算強軍,所以得知西北部楚州一帶有流寇活躍後,他主動請纓去平亂。他不是要殺那些迫於無奈打家劫舍的難民隊伍,他隻是希望製止打家劫舍這種行為,不但是救助良民,也是救助這些難民,因為李曼會收編他們,將他們整編成抗敵的隊伍,嶽飛、韓世忠都是這麼做的。

李慢侯覺得,此時李綱將主力都部署在要地,根本無法全麵防衛,打流寇不需要強軍,卻需要機動力量,恰好他現在有騎兵,又不是強軍,正好適合這樣的任務。

可是請戰的奏章送上去過了一個月才批下來,也不知道楚州的流寇還在不在?

得到命令後,立刻出擊。

一共帶了三百人,騾馬八百,此次不乘船,全靠畜力。這樣成本會更高,但機動力會更強。李慢侯需要學習流寇似的機動戰法,要是形勢發生最壞的轉變,李綱也擋不住南下的金軍,李慢侯要做好在江淮水網密集地區這種最有利地形下,跟金軍作戰的準備,麵對金國大軍,他想不出比遊擊戰更好的策略。

三百人雖然有騾馬八百,卻並不都是騎兵。騎兵太難訓練,讓一個沒騎過馬的士兵,學會騎馬,並且能快速移動,沒一年工夫下不來,讓一個士兵學會在馬上作戰,李慢侯不知道要多久,因為他目前還沒訓練出來。

他手下能騎著馬快速跑起來的,就隻有一百出頭,其中四十多個還是牛仲從杭州忽悠來的西軍龍騎,能騎馬打仗的也就這四十來個人。

馬都是川馬,那三千匹川馬,在一個月內,先後落入了李慢侯的手裡。可惜病死了兩百多匹,還有三百多匹不合格的,也沒宰了吃肉,而是留作馱馬。也沒讓馬販賠錢,反倒跟馬販吳興說,如果日後還來販馬,可以再來揚州找他。李慢侯覺得,能保留一條販馬的渠道,比損失一些金錢更劃算,隻要川馬的販賣渠道不斷,不止他能收益,其他軍隊也能收益,也許就能間接幫到韓世忠、嶽飛等人。

為什麼還有騾子,主要是因為川馬能做戰馬,但不是好戰馬。馱著重甲兵跑不起來,倒是那些大青騾子,可以馱著重甲兵短程猛衝一下。因此挑了五十多匹大騾子,供這些西軍騎兵使用。

那些步兵怎麼辦?牽著馬跑。李慢侯發現,教會浙東山民騎馬太難,可是他們非常善於奔跑,輕裝趕路很長時間不需要休息。因此決定讓他們牽著馬快速奔襲,馬馱著他們的重甲和乾糧,每人雙馬,一次極限奔襲可以超過百裡。但奔襲一百裡後,人馬俱疲,根本無法戰鬥,甚至馬會被累死,人反而比馬更有耐力。

揚州到楚州超過三百裡,李慢侯計劃用五天時間完成這段路程。現代軍隊,急行軍一天可以行進一百多裡(五六十公裡),這時代的部隊,即便李慢侯重金打造的山民部隊也沒那種耐力。可三成的水平,還是應該具備的。更何況不需要他們負重,輜重、鎧甲都是馬馱,他們輕裝突進,至少也要有六十裡的耐力,這隻不過是現代軍隊正常行軍的速度而已。李慢侯很重視部隊的機動性,因為他要麵對的是女真騎兵,他翻遍史書,發現要機動,還得是騎兵。三國時期,夏侯淵帶兵可以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曹操帶領精騎可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這些都是急行軍情況下的記錄,李慢侯認為至少也得達到三國時期的水平,否則很難跟巔峰時期的女真軍隊作戰。因此這次出兵,其實也是一次實戰訓練。

於是在古老的運河岸邊,就出現了這樣一幕,一群群輕裝士兵,每人牽著至少兩匹馬、騾,快步行軍。上千年的運河運作,遺留下了很好的道路。許多州縣附近,都有青石板砌築的道路,供纖夫拉纖使用。即便沒有這種硬化路麵的,各地官府也多次修整過,加上纖夫常年不斷的踩踏,路基十分堅固。這給行軍了極大的便利。

從揚州到楚州這段路程,又幾乎是筆直的沿著運河而上,這種情況下,其實不計代價的雇傭纖夫,反而更快,因為讓纖夫輪換,可以日夜不息,速度達到一百裡以上。就是不夠靈活,無法脫離運河行動。

第一天趕到邵伯鎮,第二天到了高郵,沿途駐紮的時候,都必須跟當地官府溝通,向他們尋求物資援助,同時也打聽消息。物資總能要到一些,但絕對不夠。在邵伯鎮完全自理,在高郵軍得到了一點大米。第三日野營,第四日到了寶應,可即便李慢侯手裡有朝廷調動剿匪的命令,寶應縣也不肯供應給養。能不能得到地方官府支持,全屏運氣和地方官心情,以及自己的人脈,如果李慢侯是文官,基本上就一定能要到。可他不是,他隻是一個武官,哪怕打著公主護軍的旗號,文官依然看不起你,這是李慢侯已經多次感受到的職務歧視。

第五天趕到楚州,山陽縣縣令倒是很客氣,給了很多糧食。因為李慢侯是來幫助楚州剿匪的,楚州治所就在山陽縣城,可以說就是幫山陽縣解決地方上的匪亂。楚州通判賈敦詩還為他接風過,之後他暫時歸此人節製,這算是他的臨時上司。

賈敦詩告訴李慢侯,流寇三天前出現過一次,試圖劫掠北神鎮,被他派兵出擊趕跑了,這兩天沒有動向。李慢侯請求主動追擊,上次他不敢追丁進,全軍上下恥辱,這次有了戰馬,沒有任何避戰的道理。

賈敦詩也同意,反正不是他拚命,打的好,他還能請功,打的不好也不會受罰。

修整了一日,第三天大早出發。

從北神鎮渡過淮河,向北追蹤。讓牛仲帶兵壓後行軍,李慢侯與林永騎馬探路。親自探路的目的,主要是跟林永學點本事。這林永是西軍都頭,有帶一百人的經驗,打過不少仗,打過西夏人,鎮壓過方臘起義。

林永信心很足,他告訴李慢侯,打方臘這樣的起義軍,跟現在一樣,找到他們比打敗他們難。他很擅長追蹤,很快就在河北一個村莊裡找到了消息,有樵夫說昨日出門打柴,見過一群匪人。

林永說,這些土寇,一定會繞開大道,但一定會靠近村莊。

繼續往北搜尋,野外紮營,清早追擊。晌午,在金城鎮以北五裡外追上了一夥人馬。

相距五六百米,看到烏壓壓一群人,聚攏在一個土丘上,如果是平時,李慢侯甚至不會以為這是一群土匪,隻會以為是路人,他們推著大量獨輪車,男女都有,而且大多是女人,少數是男人,也沒見拿著武器。可是林永篤定,這些都是土寇。

李慢侯問他該不該殺過去,要怎麼殺。他對屠戮婦孺,實在是不忍心。

林永反而建議撤兵,理由是沒看到青壯,懷疑這些老幼隻是誘餌。他建議立刻撤退,彙合主力,調查清楚在做計議。他從這些老幼的數量判斷出,土匪青壯人數不會少於五百。

李慢侯從善如流。立刻調轉馬頭,向金城鎮方向撤退。結果反而在這裡撞上了土匪青壯,倒不是他們在打埋伏,隻是巧了,狹路相逢,給撞上了。

遠遠看到這群人,人數眾多,加上陣型散亂,看著氣勢驚人。林永卻大笑說是草寇,根本不懂排兵布陣,竟然建議換騾衝陣。


最新小说: 淩霄花上 興亡雲煙事 黃泉書 二嫁許深宮,清冷陛下陷細腰 從摸屍開始肉身成聖 重生魔王,開局誤殺勇者老婆 將軍夫人已顯懷,太子還在計劃搶婚 六零養崽,全村羨慕嫉妒瘋了! 最強反派:從廢柴開始逆天 世界版本更新:戰姬召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