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節 麻煩登門_宋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恥 > 第三十一節 麻煩登門

第三十一節 麻煩登門(1 / 2)

宋恥!

拋開這些不和諧的雜音,李慢侯的心情總體還不錯,打了勝仗,哪怕勝利的過程有些荒唐,可是他覺得自己收獲了很多。

第一次親身參與冷兵器作戰,讓他領悟了很多,也領悟到他知道的還太少。他很好奇,林永這樣的西軍小軍官,都能在戰場上一打眼看出那種叫做“戰機”的東西,而他根本看不到。如果是他,麵對著慌亂的敵人,可能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而這個過程中,戰機就已經失去了,況且這種分析,很可能得不出正確的結果。

他不知道林永這種經驗豐富的軍官,他們腦子裡是一套什麼樣的思維框架,看到戰場的情況,馬上就能反映出該打還是該逃。但這肯定是一次次戰鬥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這些經驗經過他們大腦的整合,就成為他們解讀戰場的一套思維。

這樣的邏輯原理,很難被科學驗證,因此頗為玄學,被稱之為戰場嗅覺或者直覺。許多沒有文化的將領,往往就是靠這種直覺打仗的,而他們打的反而比那些各種兵法精通的文人好的多,劉項原來不讀書。

李慢侯腦子裡也裝了大量知識理論,這些理論現在反而乾擾著他,他到現在,都無法理清到底是紀律重要,還是戰機重要,到底應該以結果為要,還是以過程為要,如果以結果為要,那麼隻要打了勝仗,就可以縱容部下的擅自行動,如果以過程為要,那就必須嚴格約束紀律,事事必須請示,但那樣就又失去了戰機?可是理論又告訴他,紀律性是勝利的基礎,沒有紀律的部隊,是打不了仗的。

糾纏在這些思辨似的戰爭哲學中,讓李慢侯越想越頭大,反觀這些打贏了仗的士兵,他們什麼都不想,高高興興,盤算著這次出戰他們可以多領多少軍餉。

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卻又壓在李慢侯頭上,因為他的資金鏈終於斷了。為了買馬,他將原本還能支撐幾個月的軍餉都搭了進去,官府供應的餉銀往往隻能折現三分之一,他每次都發餉要虧空一大半。打仗打虧空,這是李慢侯早就能想到的事。他也沒指望過繳獲,今天花馬劉那些贓物,清點後發現,沒多少值錢的,看花馬劉的穿著就知道,他們並沒有搶到什麼好東西,畢竟隻是小股匪幫,隻能搶劫一些村鎮,能有多少好處。絕大多數都是糧食,少數金銀,總計都不到一千兩,跟幾千人的軍餉比起來,微不足道。

這次回去,還得發雙餉,他真的發不出來了。繼續跟士兵商議賒欠,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接受,即便勉強接受,恐怕士氣也會大受影響,即便不會潰散,恐怕也沒多大的勁頭戰鬥,一旦失信是很可怕的。為此李慢侯不惜再次低頭去求兩個公主,這次打了勝仗,多少讓他不會那麼難堪。

個人的委屈都是小事,這點上李慢侯比較豁達。

回到楚州,跟地方官產生了一些爭執,楚州通判認為,李慢侯俘虜的這些義兵是土寇,應該交給他處置。而李慢侯堅持認為這些是流民,應該妥善安置。他沒提出他想收編這些義兵的想法,軍官私自擴大部隊,在宋朝是犯忌諱的。兩人爭執不下,文貴武賤,文官根本不在乎李慢侯的態度,李慢侯索性搬出公主,表示他要把人帶回去聽公主定奪。

不歡而散,文官倒也不想惹公主,任由李慢侯帶著這些驚惶未定的義兵返回揚州。

回到揚州,先處理收編事宜。花馬劉是頭目,而且確實騎術不錯,不是騎馬練出來的,是騎驢練出來的,過去是養驢的。但騎馬也沒什麼大問題,比軍中大多數人都好。這些義兵,在河北地界上奔馳了兩三年,騎術都具備了騎兵作戰的能力,當然不是什麼精銳騎兵,能騎在馬上打仗而已。

人數也不少,男人兩百出頭,女人卻超過三百。還有幾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也跟著他們騎馬奔馳。不能動的老弱倒是沒有,李慢侯看到女人堆裡的老弱,其實隻是傷病員,雖然有白頭的,可依然能騎馬搶劫,那麼就能打仗,至少可以幫忙喂馬、訓練新兵。

總之這裡所有男丁都是有用的,可以彌補李慢侯部隊中騎兵不足的短板。至於女人,無一例外,全都是他們寇掠各地掠來的。對於這些女人,李慢侯跟她們商議,如果想回家的,會送他們回去。願意繼續跟著土匪的,讓他們結為合法夫妻,給他們安置在揚州城。

大多數女子選擇任命,既然被搶了,隻能當土匪的老婆。安頓方案確定了,然後是整編方式。花馬劉作為頭目,李慢侯給他一個都頭身份。允許他繼續帶領一支騎兵,兵額五十,將他們的馬騾毛驢換上川馬,機動性大增。其餘一百人,則打散編製在牛仲和田氏兄弟手下。並將其中最早跟著花馬劉的那些夥計,全都編到了馬夫中,讓他們照看軍中牲口,這些人以前都跟著東家做驢、騾等牲口販賣買賣,不但懂得照顧牲口,竟然還有一對父子是獸醫。

婦人全部安頓到城中,以後她們就是良民了,不用在打家劫舍,也不用擔驚受怕,由他們的男人掙軍餉養活她們。

眼看著發軍餉的日子臨近,李慢侯多次跟官府交涉,可眼下揚州的財政也很緊張,官府能發下上個月的軍餉,其實已經是看在公主的麵子上,揚州城裡其他軍隊,甚至拖欠了三四個月。

這條路暫時走不通,李慢侯已經開始決定,繼續跟士兵們商量,尤其是那些浙兵,再次用上次的辦法,派人送軍餉回家。而那批回家送餉的士兵還沒有回來,怎麼能讓他們相信上次送到了呢?

正愁這件事呢,新的麻煩又來了。

李四回來了,除了將那批回鄉的士兵帶回來之外,還帶來了潯溪村的幾個家人。

“誰讓你帶他們來的?”

李慢侯完全沒有準備,看著站在他眼前的張妙常和金二郎,本就發愁的他,終於怒了。

李四道“是金娘子讓帶來的,小的拗不過。”

金枝讓她弟弟跟張妙常來揚州,這是為什麼?

看向金二郎“你姐姐讓你來乾嘛?”

金二郎道“姐姐讓我跟姐夫學本事,謀個出身!”

李四笑起來“金娘子說我都能當官,二郎也行。”

做姐姐的希望弟弟出息,雖然低估了戰爭的危險,也能理解。

“你呢?你來乾什麼?”

可是張妙常來乾什麼,李慢侯就想不到了。

張妙常委屈道“姐姐說,大官人一個人在外,身邊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讓我來伺候著。”

李慢侯頭大“我出來是打仗,要什麼人伺候?”

剛說完,就見李四在一旁曖昧的笑,他頓時明白了。

擺擺手道“軍營裡不能有女人,這是我定的軍法。你們倆明日就走!沒得商量。”

“大人。公主有請!”

李忠此時進帳,向李慢侯報告。

李慢侯之前也打算跟公主商量,錢的事情還沒解決呢。公主既然來請,正好去走一趟。

公主府比一個月前氣派了不少,這一年多來,知州許份一直在加固城防,揚州城一片大興土木的盛況,而太監馮益則一直在擴建公主府,這隻是借口。李慢侯知道內情,皇帝是在營建行宮,隻是暫時打著公主府的名義,並將半條街占了。

兩個公主氣色看起來不錯,應該是有好事。李慢侯剛回揚州的時候,跟她們見過一麵,說了一下收編土匪的事情,她們一直很上心,也可能是好玩。畢竟和平時期的公主,是過問不了任何政務的。而現在卻能做一些事情,一點都不無聊,甚至還幫忙安置了一些家眷,花馬劉的老婆現在就在公主府中當差,成了一個女官。

“天下要太平了!”

延慶公主趙輕卿先說到。

柔福公主趙嬛嬛點頭。

李慢侯奇怪“有什麼消息?”

趙輕卿道“今日收到聖諭,行宮要停建。我們準備回京。”

李慢侯問道“是議和成了?”

趙楷這一年多一直留在南京,不管宗澤怎麼催促就是不回開封。但也沒閒著,李綱當政雷厲風行,三道防線都有所安排。分彆與沿江、沿淮、沿河設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派文臣鎮守,武官為副職。沿江帥府設在江寧府、沿淮帥府就在揚州,而沿河帥府則設在徐州,另外還有康王趙構留守開封,節製河北兵馬,總計四道防線,南京宋城安如泰山。

由於李綱在沒有任何掣肘的狀態下,執政了一年多,三道縱深防線都得到加固,沒有引起太大的混亂,李成、丁進這種流寇,很快就被擊退。

但皇帝趙楷卻一邊用李綱主持防守大局,一麵繼續跟金國談判,希望能夠和談成功。

李慢侯當然是支持和談的,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強行開戰損失隻會更大。宋朝現在急需要休養生息,李綱加固防線的措施,雖然穩定了局勢,可是江南的賦稅也大幅度提高,各地都有些不穩。

趙輕卿道“議和基本定了。金國甚至願意放回二聖。”

金國竟然願意放回徽欽二宗?這說明確實有誠意,比曆史上的和談更有誠意。但曆史上的和談,是在韓世忠、嶽飛、吳階等人軍事勝利的基礎上談成的,現在金國願意和談,也不是沒有可能,恐怕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金國有什麼條件?”

李慢侯問道。

趙輕卿歎道“河北之地。還有金銀玉帛罷了。”

割地賠款,數額李慢侯都懶得問,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知道了更心塞。

他也歎道“能和比什麼都好。你們什麼時候回京?是回南京還是東京?我聽說杜充掘了黃河!”

其實不是聽說,而是史書上說的。

趙輕卿道“自然是回南京,東京如今凋敝。靖康二年金兵圍城,發遍京城外墳壟,取棺材做馬槽,臭聞百裡,城內大疫,死者近半。更有饑荒,街頭但有坐病之人,俄頃被人剝皮,雜豬牛馬肉賣之。”

回憶起汴京之圍的慘狀,兩個公主心有戚戚,而那時候她們因為聽從李慢侯的建議,正躲在江南潯溪彆院賞雪。

趙輕卿接著道“杜充掘河我早就知道了,九月三日掘李固渡,如今開封以北直到河,一片澤國。金國能議和,也跟掘河有關。黃河決口,金軍不能南下東京,是以金軍大帥才允和的!”

李慢侯突然意識到哪裡不對勁了“你是說和談是跟金軍統帥談的?”

趙輕卿道“曆來不都如此。金都北去萬裡,往來不便。金軍統帥粘罕可以便宜行事。”


最新小说: 網遊:億萬特效一拳爆神 白起異界焚天錄 證道求仙 變身女孩子的我,竟被兄弟攻略了 大明:開局先殺朱允炆! 萬相 裂隙紀元:燼火 龍族:舊日之影 七零讀心,掏空家產帶福寶尋夫隨軍 口欲期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