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節 爭功(7)_宋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恥 > 第一百零五節 爭功(7)

第一百零五節 爭功(7)(1 / 2)

宋恥!

李慢侯生氣,不是因為海州不好。

小朝廷扔給了他一個海州、淮陽軍鎮撫使的職務,海州是好地方,這時代也是好地方,甚至有照顧李慢侯的嫌疑。因為海州並不在金軍南下的必經之路上,即便金軍從山東南下,也隻是從海州治下的沐陽縣掠過,都沒去進攻海州州城,位於海邊的朐山縣,這裡背山麵海,金軍進攻不容易,而且沒有什麼意義。

之前李彥先在海州,不斷出兵南下進攻金軍,金軍都沒進攻海州,可見這裡非常安全。而且海州還有鹽場,後世這裡是著名的淮北鹽場中心,由於黃河南流,淮南鹽場勢必逐漸淤塞荒廢,淮北鹽場開始成為淮鹽主產地,這裡經濟價值極高。

給了這麼一個安全,富庶的好地方,李慢侯還要生氣,因為這實在不是他想要的。

覺得這就是皇帝給他使絆子,他好容易將揚州給打造出來,讓他留在揚州,等到今年金兵再次南下,李慢侯可就不僅僅是堅守,讓他可以動用揚州的力量,他有信心今年跟金軍硬碰硬,可是卻將他一腳踢到海邊,讓他重新來過。不提放棄的揚州可不可惜,李慢侯認為浪費的時間實在太可惜了。而且他一走,他自己都沒信心,換個人是否能像他那樣在錯綜複雜的局麵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李慢侯當然不會自負到認為隻有他有這種本事,但問題是,肯定有人不具備這種本事,而且有可能被放到揚州。比如那個郭仲威,這種人還是真揚鎮撫使,李慢侯很難想象,下一次金兵南下,郭仲威會死守揚州!

到時候難道要李慢侯從海州南下救援嗎?李慢侯可沒有自負到認為他有這種本事,揚州能夠成功守住,跟他未雨綢繆做了很多準備有關,跟揚州幾十萬人的辛苦努力有關,沒有了揚州的物質資源,讓他在海州南下救援,李慢侯自認他不會比李彥先做的更好。

楚州被圍期間,李彥先是救援楚州最積極的一個,從私人關係出發,他跟趙立互相欣賞,李彥先原來是韓世忠帳下後隊管隊官,韓世忠被金軍打爆之後,拋棄了軍隊,逃到了海上,李彥先收攏散兵,撤退到了偏僻的海州。

趙立是徐州守將,徐州守了二十多天,城破後知州王複戰死,趙立突圍中被打暈,下雨將他澆醒,他抹黑扒出了王複的屍體,背到城外安葬。然後一直在徐州地區收集潰兵,並且不斷騷擾金兵,金兵撤走之後,他順勢收複了徐州,還劫掠了金軍後隊的一批物資。

李彥先鎮守海州期間,山東流寇不斷南下,他不斷絞殺,趙立鎮守徐州期間,對流寇同樣不手軟,他們都是帶著地方的鄉兵,絞殺流寇主要是為了保境安民。因此兩人在精神意識上高度相似,在價值觀上,他們都是兵,不是賊。跟李成、孔彥舟這種亦兵亦賊的巨寇不同,他們的精神世界要乾淨很多。因此惺惺相惜,刺臂為字,結為兄弟。一起進行過很多次以剿匪為目的的聯合行動。

趙立被杜充調到楚州支援之前,楚州就已經被包圍,趙立是突進城去的,進去的時候,被弓箭射穿麵頰,用手指揮。

朝廷派軍隊救援楚州,張俊、劉光世的部隊不是調不動,就是拖延不肯出發,劉光世還因此被文官彈劾,罷免了一切官職,隻以頭銜太尉稱呼,他的部曲私兵都冠上了太尉兵的名頭。讓嶽飛去救援,嶽飛則從泰州逃到江南,駐紮江陰。

唯有李彥先拚死救援楚州,他跟守陝州的那個李彥仙不僅名字像,精神也像。金兵在梁山泊打造了大批戰船,朝廷說那是為了從海路打杭州,讓趙構可以將海船扣押在明州,以防禦的名義給自己留著逃跑。可這批船剛到淮河,就被李彥先給奪了,用這兩百艘戰船,李彥先組建水軍,多次進攻金軍,甚至一度攻破孫村浦金軍水寨。

可惜李彥先的行動,始終不能解救楚州。但金軍也一直沒把他當回事,不想浪費兵力去海州追他。直到撻懶兵敗揚州,北上逃跑的時候,對於這些外圍騷擾的軍隊,展開了非常暴力的打擊。很是奇怪,金軍逃亡前,反而會發出一股擇人而噬的氣勢,如同山中的猛獸。也許隻是為了震懾敵人,也許是從野獸身上學到的,就好像蒙古人從狼身上學戰術一樣。女真人這種山林中的民族,也學會了殊死一搏這種戰術。

這時候李彥先成了金軍的目標,被主力回撤的金軍盯住,將李彥先的艦隊困在淮河,李彥先部隊被擊敗,李彥先戰死。

戰士戰死沙場並不是不能接受的命運,讓人惋惜的是他的家人全家死光。都怪該死的西軍傳統,打仗竟然都要帶家屬。就像韓世忠帶著梁紅玉一樣,不僅僅是因為梁紅玉會武藝,就是一種傳統。西軍跟西夏人的戰爭,動輒積年累月困守孤城,帶著家人在城中,也是一種安慰。另外,也可能是西軍跟老對手西夏人學到的風氣。西夏人也這德行,男人幾乎全部當兵,女人則守城,全民參戰。

李彥先帶著家人在船上作戰,戰敗後家人一個都沒跑掉。

因為李彥先這個海州、淮陽軍鎮撫使戰死,所以朝廷論功補缺,讓李慢侯去頂替他。

反而是林永完美的按照李慢侯的設想,成為了通泰鎮撫使,因為通泰被嶽飛放棄後,金兵退走,一時出現真空,被他很輕易的控製,四處剿匪,很快就平定地方。已經在他實際控製的情況下,朝廷像對趙霖、劉位等藩鎮一樣,默認了他的實際控製,讓他接替嶽飛,成為第二任通泰鎮撫使。

同樣的考量,沒有戰死,隨後收複高郵的薛慶,繼續擔任承州、天長軍鎮撫使,依然是基於實際控製的考量,而不是戰功或者是否稱職的原則。薛慶敗而未退,在如今的環境下,已經是難能可貴的表現,但他畢竟戰敗了,如果放在朝廷控製力強的時候,那些文官弄死他都有可能。可現在非但不問罪,反而加官進爵,繼續讓他做鎮撫使。

同樣的道理,郭仲威在揚州,儘管李慢侯認為他的部隊沒有任何貢獻,可是他也沒犯錯誤,就因為他手裡有三萬軍隊,朝廷就不敢撤他的鎮撫使之位,哪怕李慢侯為此做了很多準備,比如通過文官係統彈劾郭仲威跋扈,彈劾郭仲威的兵擾民,都動不了他。他反而繼續加官進爵,揚州之戰反而給他記下了一筆功勞,讓他升到了右驍衛上將軍這個從三品武銜,比嶽飛的官職還高。

臘月二十八,除夕將近,等來這麼一個消息,讓李慢侯十分憤怒。

狠狠的折騰了揚州父母官晏孝廣的女兒好幾天,將這一陣子擠壓的負麵情緒統統釋放,大年初二立刻跑去晏家忽悠老嶽父去了。

對於官職,晏孝廣反而很滿意,因為作為揚州知州,當時的最高地方官,他自然要分潤一些戰功,加官進爵,加銜加品,一樣都不少,甚至還比武將更快,文官就這點好處。

最讓晏孝廣滿意的是,皇帝賜了他一個同進士出身,儘管這種非科舉的同進士出身,在官場上是被人恥笑的,但作為文憑,卻很是滿足了一下他考不中科舉的遺憾。後來左宗棠也被清廷賜過同進士出身的身份,就是因為這種身份,對於文人實在是太有吸引力。

作為這幾年揚州攻防中,揚州甚至是淮東唯一一個正經地方官員出身的知州,晏孝廣的表現非常顯眼,因為彆的地方雖然也有跟他一樣勇於堅守的地方官,比如黃州知州趙令城,可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在金軍的進攻下,武將守城成功的都沒有幾個,更何況文官,可是晏孝廣守住了。他還是晏殊的後人,這種名人光環,更加放大了他的功績。因此此次敘功,他也榮升了好幾級。

名義上,在淮南東路這片,他現在是最大的官員,淮東宣撫使,可以稱他晏大使。

實際上,江北已經藩鎮化,財權、政權、軍權都是鎮撫使說了算,宣撫使隻是鎮撫使跟朝廷之間聯係的一個紐帶而已,沒什麼實際權力。不過晏孝廣保住了揚州知州的職務,而且他手裡有一萬揚州鄉兵,真打起來,郭仲威的三萬流寇未必打得過。

所以李慢侯想忽悠晏孝廣兼並郭仲威!

藩鎮割據嗎,自然是要搞互相兼並的,不然割據什麼。


最新小说: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 重生趕山:老婆小姨子全寵成寶 我在幕後發係統 名義:我才是最後的贏家 遊戲降臨:開局一把破木弓 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 中醫嬌妻颯爆了,七零大佬追著寵 雷霆掃黑:光雲守護 腹黑係統和他的寶貝主人 偏門之王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