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螣蛇乘霧終為土_頑石的萬曆時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頑石的萬曆時代 > 第十章螣蛇乘霧終為土

第十章螣蛇乘霧終為土(1 / 2)

頑石的萬曆時代!

萬曆四年,六月二十一日,乾清宮大殿。

大殿裡正舉行內閣會議,今天的主題就王實的進貢和納土,商議出一個恰當的章程。

麵對著李太後和各位內閣大臣,此時張居正侃侃而談,繼續言道“國家興亡,重在吏治;朝廷盛衰,功在財政。

我萬曆皇上登極兩年以來,雖垂髫少年,卻天縱英姿,決心開拓新政,當一位垂範後世的英明君主。這實乃社稷之大幸,蒼生之大幸。

自前年京察始,臣每有建議,皇上都虛心采納,並頒旨例行天下。正因為有皇上的全力支持,臣才能審事量權,揣情謀斷。

且喜今日,普天之下,百端補治、清慎勤明的吏治新局麵已經出現。這是盛世的好兆頭,但還不是盛世。

因為,時下國家的財政,尚在非常艱難的境地。”

聽到提及自己,小皇帝心中歡喜。他用崇拜的眼光看著自己的老師,認真體會每句話的含義。

在他的印象中,朱翊鈞從來沒有見到任何一個大臣如此意氣風發地議論國事,遊刃有餘的掌控朝議。哪怕是已經大行的父親隆慶皇帝,也遠遠不如。

趁張居正說話的間隙,身後的李太後插話問道“如何扭轉國家財政的困境,想必張先生早已運籌帷幄,成竹在胸了。”

“臣自隆慶二年入閣擔任輔臣,就一直關注財政問題,”

張居正生怕說囉嗦了,李太後不太懂,儘量言簡意賅地說道“江南三大政,漕政、鹽政、河政,都是財政,北邊之屯田、茶馬交易,也都是財政了。

天下田畝,額有定數,要增加財富,還是得有新的財源。

臣算過一下,關島納土後,如果按關島每年進貢二十萬斤銅,十萬兩白銀和五千兩黃金計算,相當於增加了半個江南的賦稅。

換算過來,朝廷就多了一百二十多萬兩銀子。這相當於一個薊遼總督麾下十萬將士一年的開支。

換句話說,如果朝廷接受王實的投獻,則北方九邊的軍費幾可解決一半,財政壓力可大大緩解。”

“有這麼多嗎”李太後問。

“的確如此。臣認真計算過,誤差不會太大。”

這話一出,眾人也為之色變,紛紛向張居正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李太後也在低頭盤算,僅此一項,朝廷一年就多了幾百萬兩銀子的收入。

張先生為天下計,方有此議,自己斷不可因為彆人拿祖製說事,而不支持他,何況這天下又攥在自己兒子手中。

計意既定,她便對張居正說“張先生心憂財政,本是替皇上操心,哪一個想當英明君主的人,不想實現富國強兵的願望

一個丁門小戶的人家,打開門來尚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大事,何況一個國家?

手上沒有銀子,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咱看你提議的財政改革,就從改變王實這個外藩開始,隻要能改善朝廷的稅收,即使打破一些條條框框,汝等也不要有顧慮。

海外義民心係大明,咱們也不能讓他們寒了心。舊港宣慰司本是成祖所設,今日重新恢複也算不上違背祖製。

對這些大明的忠臣烈士,品秩上可以參考九邊鎮將,給予適當的待遇。

張閣老,今日朝議後,你讓戶部和吏部擬條折子送給皇上,讓皇上批旨允行就是。諸位閣老,汝等以為如何。”

申時行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沒有言語。尼瑪,你都做出決定了,懿旨已經下了還問我們,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算了,也算是件好事!付出幾個微不足道的武職,加上天津衛一個碼頭,朝廷平白無故的多了這麼大一筆收入。

如果真能兌現,這將大大緩解了大明財政,如此合算的買賣,何樂而不為?

去尼瑪祖製,有錢才是硬道理。想通了這點,眾人行禮“太後英明,臣等並無異議。”

張居正沒想到李太後竟然直接做了主,答應得這麼爽快,事情辦的如此的順利。

他感動地俯身說道“太後如此通情達理,臣惟有披肝瀝膽報效皇上。

國家財政,無外乎開源節流。

一方麵杜絕貪墨侈糜之風,另一方麵針尖削鐵廣開財路,臣保證不出兩年,財政拮據的狀況,就會根本轉變。”

“很好!有你這句話,咱就放心了,皇上也就放心了。”

李太後說著淺淺一笑,又好奇問道“聽說這王實身材奇偉,年紀和皇上差不多,不知此事當真。”

張居正肯定道“太後,此言不虛!這王實乃嘉靖三十九年(1561年)生人,今年虛歲十六,比陛下大兩歲。

他身長八尺,相貌奇偉,武藝高強不遜於俞老將軍,戚南塘對他也很推崇,認為他是一位百年難遇的將才。

太後,待舊港收複後,臣以為適當的時候,可以把王實調回朝中,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一來,朝廷可以直接掌控關島收益,以免將來有其它變故;二來,可以為本朝增添員虎將,說不定將來又是一個戚南塘。”

聽到張居正對王實評價如此高,默不作聲的朱翊鈞突然插話道“哦,如此奇人,朕倒是很想見見,張師傅,可否先安排一下?讓朕今天先會會這個海外異士。”

“呃,這……臣倒是沒問題。太後,您看……”

“哦,鈞兒,母後問你,因何如此急著想見這人,過幾天大朝會上,你總歸是會見到的。”

朱翊鈞裝傻充愣道“母後,孩兒隻是好奇。他是吃什麼東西能長這麼高?難道有什麼秘訣?

孩兒也想長得高大一點,好早點幫到母後,不讓母後這麼辛苦。”

“哈哈哈……”

一時間,李太後和眾人被小皇帝孩子氣的話給逗樂了。

李太後掩嘴笑道“這理由倒也新鮮。也罷,這王實總歸是個半大小子,先見見倒也無妨。

張先生,不如今天下午你給安排一下,嗯,既然還沒有正式授官,就不要安排在宮裡了,就大隆福寺吧。

咱也瞧瞧這英雄少年咋樣,嗬嗬,聽鈞兒這麼一說,連咱都對這少年郎有了幾分興趣。”

“臣謹遵懿旨!”

”行了,談了這半天的國事,咱真是有些乏了。

諸位都是皇上的肱骨大臣,你們辦事,咱和皇上也放心。嗬嗬,下麵的事你們商量著辦吧,我就不摻合了。”

說完這些話,李太後便起了身,向殿後走去。

幾位內閣大臣心中暗暗吐槽,你不摻和,你摻和的還少嗎?

“恭送太後!”

……

無所事事的王實帶著眾人在京城裡閒逛的一圈,臨近中午,才回到驛館。

還沒坐下半個時辰,忽然理藩院清吏司來報,說是下午李太後召見王實。讓他下午到大隆福寺見麵,而且隻穿便服就行了。

王實雖覺得這道口諭有些蹊蹺,卻也不敢怠慢,趕緊吃過午飯,換了衣服,帶著囊圖幾人悄沒聲兒地尋著大隆福寺而來。

已經是仲夏,京城的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轉眼到了三伏天。這一天,拂麵的南風帶著熱浪,不一會兒幾個人就汗如雨下。

其實,這還不是北京最熱的時候,雄偉的燕山山脈雖然冬天會阻擋關外的寒潮,但南方的暖流在越過了黃河之後,遇到燕山山脈的阻擋,也會聚集在這幽燕之地。

天氣有些炎熱,還好大隆福寺不算太遠。

它位於城東四牌樓北一條胡同內,這胡同就叫大隆福寺胡同。

這座氣勢雄偉的大廟由明朝第六個皇帝景宗敕建,成於景泰四年。

寺內供著三世佛三大士,入山門左首是藏經殿,右首是轉輪殿,中間經過毗盧殿,至第五層才是大法堂。

此堂白石台欄乃景皇帝儘撤前任英宗皇帝南內禦所的木石所建。殿中藻井繪有八部天龍華藏界具,旋窗繞櫳儘是西域氣象。

當年寺一成,就成了京城內一大勝景。京城寺廟很多,但惟有這座大隆福寺和西城的大興隆寺為皇帝敕建,是皇家香火院。

信佛的小皇帝偶爾出來敬香,就到這兩所寺廟。因這一層,大隆福寺不但香火極旺,而且寺前的廟市也是京城裡頭規模最大的。

每月逢九逢十,廟前廣場到處都支起棚子,除了日用百貨,此處廟市最吸引人的多是舊書古拓夏鼎商彝楚戈漢鏡等古董。

離召見的時間還早,大家牽著馬步行。剛過巳牌,突然看到一團黑影飛來,王實連忙一閃,隻見那團黑影噗地一聲,打在他身後的馬脖子上,那匹高頭大馬受驚後一聲嘶鳴,人立而起。

王實回頭一看,地上多了一隻棗樹做成的柭柭,一個五六歲小孩跌倒在地,眼看就要被驚馬踏傷,路邊的人頓時發出一陣尖叫。

就在人們以為這小孩馬上要命喪當場時,一道魅影晃過,等人們看清楚的時候,小孩已經被那年輕公子從馬蹄下救出,正傻傻的坐在路基上。

小孩被嚇得不住抽泣,緊接著趴在地上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王實俯身把孩子扶起來,替他拍去塵土。

又拿著木祓兒和顏悅色問這孩子道“小朋友,你是誰家的,住在這附近嗎?這木祓兒是你的”

小孩子抽泣著點點頭。

王實微笑著把木祓兒還給他,說道“小朋友,這兒人多,你換個地方玩吧,倘若把人擊傷,豈不闖出禍來,好了,去玩吧。”

小孩拿了木柭兒,也顧不得道謝,一溜煙跑了。

看著他瘦小的背影,王實會心一笑,轉頭對囊圖說“孩子天真無邪,今後你留在大明,要多招些小孩放在身邊培養,他們才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囊圖點頭答道“是,公子。”

待圍觀的人群散開,眾人繼續前行,走完數百步巷道,便到了大隆福寺山門前的大廣場。

今日恰逢花市趕集,此時廣場上鱗次櫛比的儘是堆滿琳琅貨物的棚架,十之八九都是花卉盆景,處處爭奇鬥豔花枝招展。

廣場上遊客摩肩接踵,紅男綠女川流不息。

不過囊圖幾人注意到,這裡頭夾雜了不少人,既不買花也不采勝,而是專朝人堆兒裡紮,看管那些形跡可疑的浮浪子弟。

王實等人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東廠的便衣番役,太後和皇上恐怕早已經來了。


最新小说: 廢土之上,多摘幾次野菜就老實了 重生末世前:開局契約鳳翅鎏金螳 瘋魔姐姐是個控製狂 七零:下鄉知青竟是大隊長親兒子 替兄為贅 頂級維修工,隔壁太太請我修水管 戀情曝光:我和白露不演了 我用最強雙修體修煉!你怎麼比! 觀測者,盛大的歡愉 極詣劍仙:從砍柴開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