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的萬曆時代!
萬曆九年四月初一,呂宋島,馬尼拉。
大明宣戰了!
當這個消息傳來,馬尼拉城內亂作一團,不僅新任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朗雷敝裡係勞大驚失色,西班牙遠東艦隊司令薩姆迪奧更是破口大罵小達斯馬納利斯和耶穌會那些白癡不自量力,竟敢在真臘搶劫和殺害了百餘名華商,他早就警告過這條紅線不能碰。
當敝裡係勞總督命令他帶領艦隊北上襲擊呂宋城,薩姆迪奧不顧風度,直接當著敝裡係勞總督的麵,撕爛了命令,然後一言不發的回到了甲米地的艦隊基地。
作為一位長期身在遠東的西班牙海軍將領,薩姆迪奧很清楚自己和大明艦隊的實力差距,儘管口頭上依然表示將竭儘全力,但他心底卻很清楚,他的艦隊根本贏不了這場戰爭。
薩姆迪奧雖然撕爛了那份極度白癡的命令,但依然決定儘自己最大努力維護西班牙艦隊的光榮,不過現實的情況卻讓他頭疼不已,這根本就是螞蟻挑戰大象。
薩姆迪奧曾經親自偷偷的偵查過百公裡外的蘇比克軍港,那根本不是他這個小艦隊能夠攻下來的,簡直就是送菜上門。
在根本不可能主動進攻的選擇下,他本來決定依托甲米地和馬尼拉炮台,把海戰的決戰地選在了馬尼拉灣內,準備依托炮台,結合軍艦上的所有大炮進行防禦戰,等待夢想中西班牙國內援兵的抵達。
這樣的設想前提,那就是利用沉船堵塞水道,但也遭遇了棘手的麻煩,原本船帆如林的馬尼拉灣也不知道怎麼了,這幾天連艘舢板都找不到了,那些華人船主肯定是得到了消息,把船全都給開走了,連人都不知道躲到了哪裡。
總不可能拿軍艦去堵水道吧?思來想去,所以薩姆迪奧隻得命令士兵去砍木頭,準備投入水道死馬當活馬醫,但更抓狂的一幕出現了,那些派出去的士兵遭到了難以想象的損失。
一部分人不是被獵豹突擊隊特戰隊員殺死,就是被當地的華人種植園武裝打得狼狽逃竄,三天來砍下的樹木不到兩百根,這點量投入到水道還不夠人家軍艦撞的。
無奈之下,薩姆迪奧隻得下達了最後命令,命令艦隊進入馬尼拉和甲米地之間的淺海加納科灣,準備死守到底。
還沒等他緩口氣,前方就傳來噩耗,五千多人的西班牙軍團在蘇比克以南被不到千人的呂宋城衛所軍隊擊潰,逃回馬尼拉的不到兩千人。噩耗傳來,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馬尼拉變得更加的恐慌,敝裡係勞總督多次派人去蘇比克求和,被大明軍隊嚴厲的拒絕。
四月一日上午,巡視完軍艦的備戰情況後,薩姆迪奧剛準備再去炮台看看準備情況,忽然一聲號炮引起了他的注意,遙遠的馬尼拉灣水道外,升騰起一道衝天的硝煙,那是負責偵查的達諾曼號快船發來的信號。
大明艦隊來了!
加納科灣內,薩姆迪奧站在旗艦蕾娜克裡斯蒂娜號西班牙大帆船甲板上,手中握著封信臉色鐵青,心裡也苦澀到了極點。
咋回事?無它,蘇比克艦隊司令鄭庚一點也沒有貴族風度,他直接送來了一封措詞嚴厲的勸降信,命令薩姆迪奧艦隊中午十二點之前必須投降,任何敢於抵抗者格殺勿論。
勸降信中明確指出如果拒絕投降,戰後他將作為西班牙甲級戰犯被送上大明的軍事法庭接受審判,等待他的隻會是絞刑架。
士可殺不可辱!西班牙人也許有同樣的信念,十點三十分,西班牙遠東艦隊司令薩姆迪奧少將下達命令,七艘早已準備完畢的西班牙軍艦紛紛升帆起錨,同一時刻,旗艦克裡斯蒂娜號上懸掛起了一串信號旗。
旗語內容是“為了西班牙王國的榮耀,決戰!”
半個小時後,剛剛自認為已經通過信號旗鼓舞起了水兵士氣的薩姆迪奧就被達諾曼號帶回來的消息嚇傻了,僅僅是蘇比克艦隊就派來了四艘超過兩千噸的戰列艦(其實是驅逐艦),四艘大型運輸艦,還有多達八艘排水量二百噸左右的快速帆船(海巡炮艇)。
光是四艘二千噸的軍艦,就足以超過他手下的全部八艘軍艦了。薩姆迪奧不是傻子,大明艦隊的赫赫威名可不是靠軍艦體形漂亮得來的,上一次西班牙人在關島交戰,遠東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連歐洲都被震動了。
這些年,歐洲各國幾乎都把大明艦隊列為了研究目標,尤其是那些速度奇快的軍艦和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歐洲海軍拿著放大鏡仔細分析。可惜大明海軍的保密措施非常嚴密,根本無法得到準確的數據,除了軍艦的外貌,那火炮的樣子看都看不到。
儘管如此,這些軍艦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大家還是心裡有數的。那種大明人自稱驅逐艦,實際上相當於歐洲的戰列艦的軍艦,歐洲人沒有四五艘風帆戰列艦根本就無法抵擋其一艘的炮火,現在一下子來了四艘,再看看自己僅剩的八艘軍艦和一些上不得台麵的武裝商船,薩姆迪奧欲哭無淚。
“該死的!這太不公平了。”
薩姆迪奧清醒後頓時破口大罵,因為他手下的軍艦全加起來也不如關島之戰時的西班牙遠東艦隊,這些船都是這幾年才補充到位的,因為本土的艦隊正在和英格蘭交戰。補充遠東艦隊的水兵都是新兵,更彆提作戰經驗了。
“大明,你太欺負人了!”
薩姆迪奧很想衝到對麵的鄭庚麵前,然後衝著他吐一臉口水,不帶這麼欺負人的。麵對如此強大的大明艦隊,薩姆迪奧已經沒了退路,貴族的榮譽讓他反倒是全豁出去了,下令各艦準備交戰。
命令下達後,艦隊內變得鴉雀無聲,氣氛變得異常的詭異。所有西班牙水兵們都瞪大了眼睛,他最親密的戰友大副蒙托薩中校突然掏出了上好彈藥的燧發短銃頂在他的頭上,然後薩姆迪奧悲劇了……
與此同時,關島基地指揮中心,王實和囊斯利、趙甲、錢乙等一眾軍官正圍在巨大沙盤麵前,指揮中心的氣氛非常的緊張,年輕的參謀們跑來跑去,不時的把代表軍艦的模型在沙盤上移動位置,通訊室的電報滴滴答答響個不停,不時傳出前方戰報。
如果有穿越者看到這副場景,肯定會以為到了後世二戰中的美軍指揮中心。十二點剛過,前方就傳來了第一個戰報,一個年輕的參謀宣讀電報
“蘇比克艦隊鄭庚急電西班牙遠東艦隊投降,薩姆迪奧被俘,馬尼拉城被我軍從海陸兩路徹底包圍,已經發動了第一輪炮擊。
另外,鄭庚司令報告,繳獲阿卡普爾科返航的兩艘大帆船,那兩艘大帆船滿載白銀和黃金,初步估算有三百噸白銀,兩噸黃金和一些貴重的珠寶。”
話音未落,指揮室裡麵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王實也和眾人去掌相慶,仿佛剛剛贏了一場球賽。到了下午的時候,前方的消息像流水一樣傳來
三月二十日,王振率領北大年軍區分艦隊出征真臘,四月一日上午九時,北大年守備營一千五百陸軍官兵,在炮艇的掩護下,攻入真臘暹粒城,俘獲小達斯馬納利斯和耶穌會成員,擊斃西班牙民間武裝以及仆從軍兩千餘名。
蘇門答臘軍區舊港艦隊司令沈仁報告,在蘇祿海域全殲西班牙胡安德恰維斯的三寶顏艦隊,海軍陸戰隊下午一點攻占皮拉爾堡,卡住了蘇祿人北上呂宋的通道,蘇祿蘇丹派出軍隊想要接收皮拉爾堡,被我軍拒絕。
海軍陸戰隊與對方發生了短暫的交火,我軍擊潰蘇祿蘇丹大軍,雙方已經停戰,沈仁將軍拒絕討論皮拉爾堡歸屬問題,聲明這是我軍戰利品。眼下正與蘇祿蘇丹進行正式談判邊界劃分。
呂宋戰役開始後,關島守備司令率領關島的兩個守備營彙合呂宋守備團第一營,第二營在呂宋城民兵的協助下,開始對呂宋中西部的邦板牙人進行清剿。
邦板牙人是西班牙在菲律賓的主要兵源,這些人也是西班牙人反華的幫凶,多次偷襲呂宋當地華人。王實的命令是徹底清剿呂宋島上對華人有敵意的部落,這些人將會送到海參崴修建這個時代第一條鐵路,來贖清他們的罪惡。
四月三日,馬尼拉城破,陸戰隊第一營首先攻入內城。除全殲西班牙守軍以外,所有的西班牙貴族以及耶穌會成員一個都沒跑得了。除了繳獲大批的貴金屬外,還繳獲了一些重要的文件,其中就包括十六世紀最大的笑話西班牙入侵中國計劃備忘錄。
……
西班牙人的侵華計劃,並不停留在幾個狂人癡人說夢,相反一直很認真的落實,包括搜集情報等工作,從萬曆二年(1574年)開始就一直在進行。
到了萬曆五年(1579年),自以為準備就緒的西班牙人決定“玩票大的”,竟在是年四月於菲律賓馬尼拉召開了著名的“馬尼拉會議”,該會議雲集了西班牙在亞洲地區從軍界,政界到宗教界所有的“精英人物”,製定了一份包含十一個條款,九十七條內容的備忘錄。
這份計劃完成後,然後有五十一名貴族成員聯合署名,由當時的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桑切斯親自至馬德裡,提請國王菲利普二世審批。如此隆重,隻因該備忘錄的主題侵略中國。
乍聽此備忘錄的主題,聯想到彼時大明王朝強大的國力,自然會覺得此計劃實在瘋狂。但如果細看該備忘錄的內容,卻足夠讓國人驚訝西班牙人的瘋狂,是很認真的。
認真的表現,就是他們經過了非常細致的調查,對中國實力的認識,也比以前進步了許多。原先叫囂著幾十個人到幾千人就能征服中國,這時候已經改口說,發動對中國的戰爭,至少需要動用一萬至一萬六千名士兵。
而且還很會拉盟友,要拽上小弟葡萄牙一起乾,還要利用在日本的教堂招募雇傭兵,至少要動用五千名信奉天主教的日本倭寇。進攻的路線圖也選好了,要從中國廣東,福建,江南,山東四個地區登陸,全線封鎖中國沿海。可謂是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拉長戰線打大仗。
要打大仗,當然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這份備忘錄決心很大,內容卻很細致,細致到了軍隊作戰的各個細節,比如各路部隊登陸後,一定要注意協同作戰,防止被中國軍隊分割包圍。
在部隊紀律上,一定要改變以往在美洲非洲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的不良作風,要在中國嚴格遵守“群眾紀律”,不得隨便燒殺。按照備忘錄裡的說法,這麼做是為了“防止中國人口減少,因為中國的人口就是財富”。
還沒開戰,就已經把中國人民當自家財產,這覺悟很“超前”。更“超前”的是,西班牙人不但計劃打仗,更計劃了打完仗以後的事情。
譬如戰後要在中國廣設教堂學校,用天主教來取代儒教,用西班牙語來取代漢語,推行奴化教育,還要給中國改良人種,鼓勵西班牙人多娶中國老婆,生的孩子可以在中國當官。
“超前”到搞笑的是,八字還沒有一撇,就先給參戰人員論功行賞了,誰當伯爵,誰當高官,分的清清楚楚。按照中國老百姓的一句俗話講就是米還沒買呢,就先想著吃飯了。
沒買米就想著吃飯的,自然是吃不到飯。
桑切斯回到西班牙後,將這份計劃呈報給當時的菲利普二世,自我感覺良好的菲利普二世很興奮,當時批示照辦。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還沒等著西班牙人準備好,卻又先和歐洲新崛起的海洋強國英國死磕上了。
明朝萬曆六年(公元1579年),西班牙和英國爆發加萊海戰,集結西班牙傾國之力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打的全軍覆沒。英國都搞不定,中國就更彆想了。
原時空所謂的“馬尼拉備忘錄”,被西班牙政府一拖再拖,拖到1873年西班牙皇室都被推翻了,卻還是乾打雷不下雨。
當然西班牙政府也有難處,加萊海戰之後,西班牙國力日衰,歐洲海洋上有英國成日挑戰,自己家裡又有荷蘭搗蛋,從明朝隆慶年間開始,原屬於西班牙的尼德蘭地區,就爆發了以脫離西班牙統治為目的的“尼德蘭革命”。
內戰持續到明朝萬曆九年(1581年),最終從西班牙眼皮底下崛起了另一個歐洲海洋強國荷蘭。日益成為西班牙的勁敵。當年籌劃周詳的侵略中國計劃,越發的不靠譜了。
但對中國死心是不可能的,這時候的明王朝,政治上處於晚明江河日下的階段,經濟上卻是新一輪海商經濟的勃興期,東南沿海貿易日趨繁榮。
這樣一塊“肥肉”,西班牙自然還要咽口水,咽完了口水後,西班牙退而求其次,全麵侵華不指望了,能像葡萄牙一樣,從中國沿海得到一個據點,做點生意賺錢是真。
所以從十六世紀下半葉開始,西班牙就不斷的開始嘗試,比如曾經多次派使者來到中國,提出設立商站等要求,皆被明朝政府拒絕。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明朝萬曆二十七年(1598年),西班牙海軍將領薩姆迪奧率領艦隊來到澳門,要求在當地設立據點,遭明朝政府拒絕,惱火萬分的西班牙人乾脆擅自登岸,在澳門以西十裡的虎跳門修築據點,這下可惹怒了明王朝,明朝立刻出兵,水陸齊發將西班牙人一頓猛揍,最後狼狽逃竄。
軟的硬的都用過,隻要進入明朝政府眼皮子底下,西班牙人無不碰一鼻子灰。碰多了的西班牙人,卻也學乖了那就找你看不見的地方。
在虎跳門之戰後的幾十年裡,西班牙人不斷的派人在中國沿海活動,意圖找到一塊明王朝“看不見”的地方。他們最後找到的就是台灣。
西班牙人知道台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早期西班牙駐菲律賓幾任總督的奏報中,都曾經提到過這個被葡萄牙人稱為“福摩薩”的地方,但是對於早先誌在吞並中國的西班牙人來說,台灣他們根本沒看得上。後來吞並中國泡湯了,也隻好退而求其次了。
從萬曆末期開始,明朝北方邊患日重,崛起遼東的後金政權,才是明王朝眼中的心腹大患,中國東南地區的精銳部隊,越來越多的抽兵北上,沿海的防務日益空虛,台灣,成為了一個鑽空子的地方。
西班牙人鑽這個空子,是在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這次侵略的原因有二,一是同為殖民者又是老對手的荷蘭人,此時已經占有了台灣南部,再不下手,黃花菜都涼了。
二則是此時西班牙人的北美殖民地墨西哥,發生了著名的“銀礦危機”,即原本盛產白銀的墨西哥地區,其本土的白銀開采已經接近枯竭,這是關係著西方商業國家生存的大事。
因此,原本就貿易地位重要的台灣島,此時的地位也變得更加重要它關聯著和日本的貿易航線,而此時的日本,正是世界上新興的產銀國。
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隨著日本本土大批銀礦的被發現,日本的銀礦產量激增,雖然其本國物產貧瘠,貧困依舊,但到十七世紀上半葉,日本在中國史料裡,有了“群銀國”的稱號,可以說“窮的隻剩下錢了”。
“窮的隻剩下錢”的日本,成了當時白銀貧乏的歐洲國家的救命稻草,包括這時期中國海商們的主要活動區域,也大多轉向了日本。連接日本對外航路的台灣,也就成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黃金寶地。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西班牙人進攻台灣,先在基隆登陸,建立據點,三年後又占領滬尾地區,正式吞並了台灣北部地區。
忙於遼東戰事的明王朝,此時已經顧不上台灣的變故了,鑽了空子的西班牙人,膽也就大了,先是大膽的給台灣各地改名字,比如他們登陸的雞籠山,就被他們命名為聖地亞哥。
基隆灣裡的和平島,有他們修的第一座城樓,被他們叫做薩爾瓦多城,在淡水又修了座聖多明哥城,接著就大膽的搞“奴化教育”,在基隆,淡水兩地修起教堂,強迫當地高山族百姓信奉天主教。
看明王朝沒管他們,乾脆就大膽的修衙門建政府了,他們在台灣北部征收賦稅,強行征收可以在歐洲賣高價的台灣鹿皮,還經常強行驅趕高山族部落進深山為他們采集硫磺,造成死者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