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異世界修行!
村子有一家拳館,形意拳拳館現有五位拳師,五位拳師分彆是金拳師、木拳師、水拳師、火拳師、土拳師。拳術隻傳給村裡人。代代相傳,拳術寧可失傳,絕不外傳。。
作為鐵匠之子,樊世豪也是金元素拳師。
他自小習武。樊延壽家祖屋後麵曾經有棵大樹,在父親出生那年種下的。父親七歲開始練習站樁,紮馬步,屁股底下點炷香,爺爺在旁邊看著,腿不能抖,腰不能動,稍有差錯,就從後麵踹一腳。那炷香什麼時候燒完,父親什麼時候起身。稍事歇息之後,接著再站,如此反複。
馬步紮到十歲,下盤差不多就算練穩了,那棵樹也長到了碗口粗。
樊世豪開始練習拳頭。有句俗話手是兩扇門,全靠腳踢人。
意思就是說,拳頭練好了,才能練腿。一拳一拳往樹上打。這是武術裡的硬功夫,沒有招式,沒有竅門,一身的本領,就是那樣日積月累地打出來的。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據說那棵樹,在樊世豪日夜苦練之下,被打穿了一個洞。此事是否屬實,樊延壽無法確定。
樊延壽縫製了兩個重達十幾斤的沙袋在腿上,每天早晨,圍著村子氣喘籲籲地跑步,平時也不肯解下。
村裡男丁都要修習武術,這是祖上定下的規矩。
五百年來,村裡人沒有一個人出過村,但是卻接待外來探險者,商旅。
出村的入口隻有一條,從東至西從村口直走到原始大森林入口。
樊延壽十二歲開始學習五行拳,五行拳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彆為劈拳金、鑽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橫拳土。
從外形上講求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的外三合,在體內則講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內外合一稱為六合式。
其次按人體部位分為頭、手、足三體,以及按三體又分為三節等等,故形意拳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之說。
分為太極式、兩儀式、四象式。
下麵開始套路,相傳有個這樣的故事,了解嶽飛英雄事跡!先傳授口訣抱拳預備、掌推山門、跨步出征、泰山壓頂、目視強弩、嶽母刺字、精忠報國、統帥三軍、千裡追擊、反身劈掌、彎弓射敵、揮拳出擊、靜觀敵變、偷營劫寨、跨馬迎敵、石破天驚、頂天立地、夜探敵營、殺聲震天、勇冠三軍、痛飲黃龍、鳴金收兵、還我河山。
兔崽子們,記住了嗎?瞧你們一個個熊樣,要是你們能練到為師一半的水平,就是祖上積德了。
不是瞧不起人啊,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是這麼個理吧。有人練武是為了除暴安良,人們練武也無非就這三個目的一是混口飯吃,二是保命存身,三是殺敵打人。練武是為了運用練習的武術把那些搶劫偷盜、尋釁滋事、持強淩弱的壞人打跑、馴服或者把他們抓起來交給官府;
用練武的方式增強體質、加快速度、提高各種招式變化運用的能力,同時強化人們的心裡素質讓人們的意誌更加堅定、抉擇更加果斷、遇到突然發生的變故時能更加沉著冷靜的麵對。而這些才應該是練武之人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