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_登遼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二節(1 / 1)

登遼風雲錄!

有了一碗熱湯麵墊底,果然給力多了。也不知道時間,走到日暮時分,終於走到西山腳下,發現一座寺廟,貌似還不是很小,抬頭一看山門大匾藍底金字——碧雲寺。這個我知道,以前和同學們來玩的時候進去過。不知從那裡來的一股自信湧上,於是大搖大擺走進去,找到寮房,向管事的小和尚說明自己是雲遊僧,要在貴寺掛個單雲雲,小和尚一臉疑惑地看著我,不敢接納,說是要向師傅稟報。不多久,一個中年和尚來了,看他的衣著和氣度,不像是寺廟的主持。他上下打量一下,我故意用羽絨服的帽子蓋住腦袋,估計他看不見戒疤。他於是先自我介紹了一番,果然隻是管事的大和尚,不是主持,然後他試探地問道“不知大師法號上下?”

就等這一句呢,我幾乎脫口而出“了空。”這我早就想好了,好像是《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

大和尚(¥……aa)“敢問大師從何處來?”

我“從何處來。”

大和尚(a……¥)“往何處去?”

我“往何處去。”

大和尚(眉頭皺的更緊了)“不知大師研究那部經藏?”

我(¥)“即心即佛,何必經書!”1

好家夥,跟審犯人似的,不行,我給爭取主動,否則遲早會出漏子。於是我搶先問了用齋的時間、地點,又問了所處的位置等等,問得他也有些心煩,於是囑咐身邊的小和尚,給安排了一件小房。小房在廂房二層,憋仄狹小,剛一推門,一股潮腐的氣息撲麵而來。不過有住的就不錯了,不講究了。

晚上,美美的用了一頓齋飯,用餐時還和對麵桌子上兩個頭戴純陽巾、身著對襟道袍2的老哥打了招呼,看上去不像一般人啊。還下了極大的決心,在深秋時節洗了個冷水澡。天黑的也早,也沒啥娛樂活動,早早上床睡覺。

半夜裡有人拍門,睜開朦朧的惺忪睡眼,正想罵娘,突然意識到目前的身份,便很不情願的起床開門。原來是管事大和尚,他雙手合十。

大和尚“了空大師,早課已經開始了。敝寺主持大誺3請您一起早課。”

我(¥……)“——”

當和尚也有當和尚的苦楚啊。不讓人睡懶覺。無奈,隻好收拾好,跟著大和尚一起走向大雄寶殿。好在早課內容就是打木魚念經,到了地方,朝著大和尚指的地方往蒲團上一跪,就哼哼唧唧的發出聲音,過程中不免瞌睡了幾次。朦朧中幾次抬眼,發現一個穿袈裟的大和尚正在注視自己,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實在是睜不開眼,就在半夢半醒之間做完了早課。

做完早課,正想回去睡個回籠覺,一個小僧人走到麵前“這位大師,我們主持方丈請您到方丈室一敘。”

我一怔,睡意一下去了不少。哎,該來的還給來,硬著頭皮上吧。

跟著小和尚走到方丈室門前,小和尚稟報了一聲,讓我走進方丈室。方丈室很小,但收拾的很整潔。一個穿著袈裟的和尚坐在床上,看不出年紀多大,但是似乎並不是很大,不是我想象中的白胡子老頭。早在進方丈室之前,我就想好了,一進門應該先寒暄幾句,所以我早就把自己知道的茶道知識在心裡過了一遍。一進門,看到桌子上的茶具,心裡立即踏實了幾分。

誰知道,大誺開門見山,一點客套沒有。大誺問道“不知即心即佛是什麼意?”

這是在考我啊,我昨天拿“即心即佛”嚇唬一下管事大和尚,今天就問我什麼意,我好歹對禪宗明心見性的學說略有所知,到這時候隻好大言不慚的在大誺麵前賣弄起自己的禪宗心得來。所謂“即心即佛”,就是說不用去拜什麼外在的菩薩佛像,佛在自心之中,自心即是佛。禪宗的重要經典《少室六門-達摩血脈論》中,達摩菩提便提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道一也常說“佛不遠人,即心而證。”我便把這些道理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

大誺一直微笑著看著我,直到我吐沫星子亂濺略告一段落,才開口悠悠地道“這位居士。”(居士?看來沒把我當和尚啊。)

“對於佛理的理解倒是頗有心得。這‘即心即佛’是馬祖4的話頭。曾有比丘問馬祖‘如何說心即是佛?’馬祖回答‘我說這句話,是為止小兒啼哭。’‘那小兒不哭時又怎樣?’僧又問。馬祖答‘非心非佛。’這‘即心即佛’亦是‘非心非佛’。比丘是受了戒的居士,居士是未受戒的比丘,隻在一心罷了。”

我暗暗鬆了一口氣,這是不是在說我可以住在這了?他話鋒一轉“居士可知,這馬祖於我佛門還做了一件大事。”

我“望大師明示。”

大誺“道信、弘忍之後,馬祖之前,佛門弟子衣食都靠信徒供養。馬祖道一在閩、贛四十餘年,建設寺廟叢林。他聚眾授徒,建立集體勞作、共同參修的製度。他門下百丈懷海5更是立下清規,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此僧眾行止有序,寺院道風井然。這悟自然靠的是自心,但是這叢林清規卻保證了僧眾平日裡的生活。曆代高僧多是清修多年,偶得機緣,一朝成悟。若無這叢林清規,他卻哪裡清修呢?”

他最後著重說了一句“若無平日勞作,哪來平日衣食。若無修的功夫,哪來悟的緣分。”

一席話說的我汗流浹背,不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師高論,自愧不如,願從此拜入山門,以窺天下至道。”

大誺思索了一下,服我起身,道“我觀居士目光炯炯,塵緣似乎未了,尚有大事要做。這遁入空門之事,就不要提起了。我這裡尚有年輕時的錦袍一身,一會叫小徒拿去。居士不嫌棄的話,就在敝寺多盤桓幾日。”

我“大師過譽了。”

大誺“不知居士高姓大名,家住何處。”

我“在下姓魏名進賢,河間肅寧人士。”

昨晚一夜無事,魏進賢躺在床上左思右想,下了投靠閹黨的決心。為自己編造了這麼個名字和鄉籍,就是為了巴結閹黨方便一些。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魏進賢覺得從更高的層次來看,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所謂“不審勢則寬嚴皆誤”,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二者都沒有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從政治決策的高度進行過支持。相比而言,東林黨普遍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和能力。有相當一部分人誌行高潔,當然道貌岸然、虛偽齷齪者也不在少數;閹黨成分複雜,就是大雜燴,沒有統一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文化水平和辦事能力參差不齊。但是從某個角度講,由於其中一部分人並非士大夫,具有平民的出身,因此更帶一些草根色彩,這似乎是一抹亮色。這部分人了解社會的陰暗和醜惡,絕不是易與之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曆史證明真正的草根執政,在一定曆史階段並不是一個好選擇。閹黨也確實有一部分人道德極為低下,已經跨過底線,行事殘忍,令人發指。作為閹黨領袖,魏忠賢沒有政治眼光和抱負,完全稱不上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為人狹隘殘忍,文化水平和素質都很低,做一個政治領袖真是難為他了,他不比王振和劉瑾,他就是個文盲啊。總體而言,東林黨就不怎麼樣,閹黨比東林黨還差。

因此,魏進賢投靠閹黨,完全是一種投機。首先,東林黨的門檻太高,最起碼給是個舉人吧(彆說舉人,魏進賢連鄉試都過不去,就是說當秀才、貢生都不夠格),這對於魏進賢這種受新式教育的人來講,恐怕沒希望了,光學四書五經就給讀好幾年,還不一定能讀明白;其次,東林黨組織混亂,內部鬥爭激烈,行事沒有規律性,咯人的要求太多;閹黨就簡單多了,就4個字唯利是圖。邏輯倒也清晰,而且絕無顧忌,沒有什麼道德底線似的條條框框;第三,閹黨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閹黨領袖魏忠賢現在還沒出頭,完全有巴結的可能。

1即心即佛佛宗用語,是說不須向麵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祖堂集。馬祖傳》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2道袍指古代家居常服。

3大誺碧雲寺主持,與魏忠賢善。

4馬祖馬祖道一(709-788,或688年—763年),俗姓馬,又稱馬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漢州什方縣(今四川什邡馬祖鎮)人。唐代著名禪師,開創南嶽懷讓洪州宗。

5百丈懷海百丈懷海禪師俗姓王,福州長樂縣人,原籍太原,遠祖因西晉懷帝永嘉戰亂,移居到福州,是馬祖道一的法嗣。以居住嚴巒峻極,故號之百丈。


最新小说: 從重生複仇到甜寵人生 民間春秋 流放苦?當家主母怎麼發瘋就暴富 穿越異世批量造神 港島誘夜 挺著孕肚去隨軍[六零] SSSSSSSSSS級狂龍出獄 吞噬百萬神魔,我直接打爆天道! 漢室風雲錄 和死對頭雙穿,冷麵丈夫成了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