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遼風雲錄!
一、
“王千戶回來了!”消息像風一樣在尋山所吹過。
王千戶回來了。對很多人來講,他們在意的倒不是王千戶,而是跟著王千戶一起回來的父親、丈夫、兒子。這些人不但是她們的親人,也是家庭的壯勞力、主心骨。王進賢帶走的這一批人,絕對是尋山所的精英。
可是王千戶卻狠心的下達命令部隊不允許解散,下船後立即集合。每天要正常練操,除此之外還要總結這次航海的經驗得失。
王千戶還命令各村寨要加緊組織春耕事宜。凡捕倭營官兵,如有需要,月俸可改為大米半石。以確保官兵家人的生活;如果家中土地由於壯勞力不在無人耕種,可以通過租借等形式流轉,由其他人耕種,村委會必須嚴格監管,確保流轉過程中官兵利益不會受到侵犯。和膠東其他地區一樣,尋山所人多地少,不會有耕種不過來的問題。這樣一來,捕倭營官兵的家屬生活得到了保障,他本人則在隊伍裡有吃有喝。家裡人有空還可以搞搞副業。經濟上應該不會太差。
糧食,王進賢現在不缺,6艘艍船,帶回了2000石的糧食。
王進賢曾經想過搞一個糧食生產互助組來解決官兵長期在外、家中土地無法耕種的問題。但是仔細推敲,發現這個辦法好是好,但是卻是建立在擁有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的基礎之上的,對於自己臨時搭建起來的村委會,王進賢實在沒這個信心。一旦官兵利益受損,恐怕作戰能力會大幅下降。還是用經濟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二、
王進賢已經按照“戚繼光兵法”的要求,給自己的士兵配備了武器——長槍、狼筅、盾牌、短刀、鏜把——一應俱全,並加以訓練。但是在登州實在太忙了,不但王進賢忙,這支部隊也很忙。眼看就要上陣了,王進賢心裡沒有底,他要再好好練一練這支部隊。
演武場上,7個鴛鴦陣次第排開,他們一個個衣裝整齊,器宇軒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數沒有配甲,畢竟甲胄還是貴了一些。
演武場邊上,尋山所城的居民幾乎都來了,使得這次演練幾乎成為一次彙報演習。那些有丈夫、孩子在隊伍之中的人,看到這麼威風凜凜的部隊,心中不由自然而然生出一種自豪感。
隨著王進賢的命令發出,金鼓之聲開始響起。21世紀已經是信息戰了,而在明朝,信息是十分難於傳達的,特彆是在戰場上。《練兵實紀》中,關於信息這一塊太複雜了,也許是王進賢現在的部隊人數還是太少的原因。因此,王進賢加以簡化。捕倭營的信號係統隻有金、鼓、喇叭、信炮和旗幟5項。至於哱羅什麼的都省了,信炮也隻用於日常管理。
對於演習的結果,王進賢很滿意。除了變陣時隊形稍微有些淩亂,還需要進一步磨練,其他都還像模像樣的。士兵們隨著鼓點一步一進,鼓點急則腳步快,鼓點緩則腳步慢。走著走著就走到演武場的儘頭,擂鼓的鼓手不時歪過頭來看王進賢。
王進賢“繼續前進!”
鼓手“可是,可是前麵就是水溝了。”
王進賢一把奪過鼓槌,親自擊鼓。前排的士兵走到溝邊,聽到鼓聲激烈的催促,猶豫了一下,毅然決然地走進水溝。由於水溝的原因,隊形和節奏受到一時的擾亂,但是過溝之後,立馬恢複了原有的形態。對此,王進賢也是滿意的。事後,演武的士兵都受到了表揚,而擂鼓手則受到了懲罰。
但是通過此事,王進賢感到,也許自己並不適合在封建時代帶兵。所謂“慈不掌兵”,在封建時代,仁慈是不能帶兵的。因為在封建時代,軍隊的主力是農民——目不識丁、沒有文化的農民,他們的優點是順從、能吃苦,而缺點則是缺乏意誌力、戰鬥的欲望和決心,以及戰爭的技能。而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封建高壓專製,這也是封建專製有優勢的地方。任何一種製度和意識形態都是有其優勢的,否則不可能在某一時期占據統治地位。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才可能真正認清其落後的本質。否則,空喊理想的口號,而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是必然要遭到失敗的,特彆是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錯綜複雜的時代。
王進賢覺得,也許自己隻適合當個曾國藩,而不適合當曾國荃、鮑超。善於禦將,而拙於掌兵。沒有一個人是萬能的,隻有團結一批有為之士,才可能有所成就。那麼,就必須要找一批能帶兵的人來掌控部隊。自己練兵,估計也就練成這個樣子了吧,打打土匪、一般的封建軍隊還可以,對付如狼似虎的建奴,是不能存僥幸心理的。
說到戰鬥力,在明末,估計建奴還給排第一,在一片石的決戰確定了哈赤對於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優勢,說什麼突起大風、風向不對,純屬找借口。紅軍在麵對優勢兵力和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時,沒見過他們找過什麼飛沙走石的借口,倒是國民黨軍隊一失敗就借口一大堆,動不動就“假如”,我來告訴他們答案吧,假如——你們也贏不了。如果大順軍的戰鬥力果真強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失利於一時,完全可以整軍再戰。彆說什麼破膽,僅僅因為輸了一仗就破膽,也好意思提戰鬥力。至於明朝的政府軍的戰鬥力就更差了。南明時期,大順軍與明軍聯合抗清。明軍不但很少給大順軍以有力的支持,相反經常在背後耍小動作。這一點就顯示共產黨毛主席的偉大來了——獨立自主的進行抗日戰爭——不怕你國民黨搞小動作。大順軍畢竟是農民起義軍,有的時候封建思想還是很重的,在這上麵吃了不少虧。而大明朝的軍隊則經常是浩浩蕩蕩來,看起來風卷殘雲一般,但是一碰到硬茬,立馬排山倒海去,跑的比來的還快,連鄭成功的軍隊都不例外。所以,指望鄭成功的軍隊能如何如何,“如果”“假如”的,有點太天真了。
三、
跟著王千戶一起回來的,還有周道明和賈大嶺。賈大嶺早在陳繼儒他們離開尋山所時就表達了希望留下來的意思,考慮到他和魏忠賢的關係,王進賢還是讓他陪著跑了一趟京城。但是有關的招呼已經和周履靖兩人都打過了,他們自然也能理解。現在,賈大嶺也成為了王進賢的親兵,因為王進賢實在不知道安排他乾什麼。當親兵好歹氣派些,每月的銀子也多一些,關於未來發展的念想也多一些——明朝的親兵一般是軍事主官作為下級軍官來培養的。不過,王進賢絕對不想讓這兩個人帶兵。
對於周道明,王進賢也探過他的口風。
“帶兵?不不不。嘿嘿,千戶,說句心裡話,在您手底下帶兵太累。”周道明嬉皮笑臉地道。這個周道明不傻啊,知道自己受不了那個罪。
周道明“給您當親兵挺好的。您看看今後有什麼肥差,給我找一個吧。”
王進賢簡直不知道自己的體係內怎麼能忍受這樣的人,和自己的理念格格不入。後來仔細揣摩才想明白——這是環境的需要。在明朝末年這麼一個肮臟的大染缸裡,作為一份子的尋山所,想潔身自好,必須要有一定的緩衝層。而作為領導,王進賢也應該有這樣的肚量,容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同時也應該看到周道明和賈大嶺雖然同是流氓,但是又各有優點。比如周道明的靈活、鬼主意多、熟悉世態人情等;賈大嶺的真誠、講義氣、沒壞心眼等。用人用其長,隻要他彆越過底線。
四、
跟著王千戶回來的,還有一個叫做薛鳳祚1的年輕人。
在登州,黃引恩是海運濟遼的實際操控者——相信他一定能讓山東省的官員從中謀得了不少好處吧,而王進賢則經常參與押運。兩人接觸的機會很多,而且兩人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什麼都愛好,就是不喜歡《四書五經》。薛風祚就是從黃引恩那裡搞來的。薛鳳祚是山東益都人,才17歲,卻已經是個秀才了。但是中了秀才之後的薛鳳祚突然感到茫然,感到走一條窮經求仕之路不是自己的所希望的,頓時感到人生失去了目標。正好,黃引恩交際廣,事情多,便隨著他四處走動。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王進賢如獲至寶,立即把薛風祚搶了過來。黃引恩那裡好說的很,他那裡奇能異人不少,一個白身的秀才,不覺得有什麼難得。王進賢卻覺得十分寶貴,寶貴就寶貴在——這是一個懂得《四書五經》、卻又不喜歡《四書五經》並靠他做官的年輕人。在明末,這樣的年輕人不少,但是相對於總人口來講,還是鳳毛麟角。而這些人是學習西學最好的材料。
“你聽說過西學嗎?”王進賢問薛風祚。
薛風祚“聽說過,不過不太了解。”
王進賢“西學是一種利用數量化來研究世界的方法。”
看到薛風祚眼中的疑惑,王進賢接著道“比如1+12。”
薛風祚“這不是數算嗎,小商小販亦知。”
王進賢“啊,不僅如此。”看來不能用數學來解釋西學了。如何用當時的語言,描述現代知識可真是個難題。當時的人可不懂什麼算術、幾何、物理、化學,向他們解釋為什麼要先研究微積分也是極為困難的。
王進賢“你說,蘋果為什麼會落地,他不往天上飛?”
薛風祚“a¥a……”他傻眼了。
王進賢“這個涉及到萬有引力,現在對你來講還太深奧。這麼講吧,我現在有很多課程,其中一門叫物理。物理就可以解釋蘋果為什麼會落地。物理還可以計算,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要花多長時間,從萬丈高空掉下來要多長時間。還有化學,解釋世界萬物是如何生成、構成的;還有生物,可以解釋為什麼你長得像你爹媽。諸如此類的學問,你願意學嘛?”
薛風祚眼睛亮了“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