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在供銷社呆的這些年也不是沒有成績,至少小學沒畢業自己都能撐起來個門臉,心算速度那叫一個快。
王誌強也就周日過來幫個忙,平時她一個人都能玩轉。
羅曉倩的家就住在老城區,爹媽都忙,家裡哥嫂也不輕鬆。所以隔三差五加餐的任務就落到了她這個按點下班的人頭上。
王建國家的鹵菜店方便快捷,而且口味不錯,向來是首選。
這來往的多了,自然就有了三分麵子情。
偶爾王誌強也會逛市裡聯社,遇上了又進展到點頭之交。
時間長了,要是哪個周末羅曉倩沒來,王誌強還有點悵然若失。
還是當媽的心細,偶爾瞥見的幾回,就知道兒子惦記上人家姑娘不自知。
再一問,條件也算合適。
乾脆的就請人介紹對象。
倆人對這次相親都蒙在穀裡,有點不想去,又說不出來哪兒不對。礙不過父母,彆彆扭扭的也去見了麵。
等到扭扭捏捏的兩個小人見麵時,相視一笑,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的心意。
這可算是瞌睡碰到了枕頭,隻能這麼巧了。
李娟後來看著兒子口若懸河的說跟兒媳婦的緣分,淡淡的一笑,就把這個美麗的誤會給掩藏了下來。
92年的正月二十七,這場水到渠成的婚禮就開始了。
因為是周末,所以上門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
好在王誌強的新家是在胡同的第二家,第一家又沒人。
不然早有那挑理的老太太出來說事兒了。
這宅子修了大半年,前兩天搬家也就幾個小夥子出麵送了點心,主家平日裡忙的都不露麵。
今天作為喜公公喜婆婆算是見到正臉了。
年輕人有饞嘴的一眼就認出來了,原來是王記鹵菜店的老板。
乾個體戶真掙錢啊。
回家一學,周圍老門老戶的才想起來。
這不是劉晉源劉老頭的外甥嗎,這兩進小院的前前身,可是解放前赫赫有名的劉家私房菜館啊!
當時為了照顧街坊鄰居,每天都會出十份時令菜按成本價供給街坊四鄰。
這一眨眼也半個世紀過去了,有小時候吃過的激動的跟兒孫講“那味道,真絕了!”
好在王建國準備的有備桌。直接就在胡同裡又支起來了五張大桌子。
對不請自來上門賀喜的老頭老太太挨桌賠不是“街坊四鄰來我家是看得起我,今天人多也喜慶,有點對不住您了。不過放心,院裡吃啥菜,外麵也上啥菜,多多包涵多多包涵。”說完還找兩個夥計專門看著這一堆老頭老太太。
大門敞開著,院裡院外都喜氣洋洋的,隔壁第三家的大雜院,簡直是傾巢而出。
大大小小直接就占了倆桌子,還沒開席,桌子上涼菜都吃完了。
已經幾十年不跟大院人打交道的李娟,看著這一幕突然有種詭異的熟悉感,頓時覺得,她後媽想來幫忙這個事兒,其實還是可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