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啊?”
王建國喝口溫熱的茶水,慢悠悠的等他回答。
大夏天喝熱茶,出汗出的那叫一個舒坦。
華夏人,本命水就是熱水!
老左不明所以,老實的回答:“我媳婦在那幫忙,我吃著還不錯!用的豆子是欒縣本地的豆子。
據我小舅子說,要是當地豆子當地水,更好吃!
說實話,就咱那農貿市場,開頭定的規矩就正。
有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發現一回警告,發現兩回直接退錢解約。
所以除了頭鐵不信邪的,一般人也不敢在斤兩跟質量整啥幺蛾子事兒。”
王建國被暗捧了一把,笑的更親切了。
又問:“市場上賣豆腐的也不少,我也沒咋留意你小舅子家的生意。
他那鋪子種類咋樣,還有目前的規模。”
這下子有點兒為難老左了:“種類我倒是知道點兒。
老豆腐、嫩豆腐、二豆腐、豆腐皮、豆油皮、腐竹、香乾隻要市麵上有的,基本他家都有。
不過規模我也約莫不好,我媳婦說那意思,隻是雇她在市場上盯著買賣。
作坊裡應該還有一二十個人。
細算起來,光成板的欒縣香豆腐,一天出個三五十板是沒啥問題。”
王建國沉吟了下,跟老左說道:“這樣,你今天也沒事兒,一會兒我跟你一起,咱們去市場上逛逛他家攤子,每樣都買點兒嘗嘗,要是還可以,我也有點其他想法。”
老左自打被升上區域經理後,看著月月到賬的工資,恨不得一心撲到店裡。
王老板句句不離豆腐,他腦子裡也飛快的轉著,各個店裡的豆製品的銷售情況,還有相熟店長的閒言碎語,在他腦子裡形成了個匪夷所思的結論。
“王總,您不是想把咱們店的豆製品給換了吧?”
王建國倒是沒有事兒不成必須保密的想法。
乾事業,哪有全靠老板一個人上的道理。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再機密的事兒也得有手下人去辦。
老左既然想到了,王建國也沒有保密的意思。
“換個供應商怎麼不行呢,再說了也不一定就非得換你小舅子家的豆腐。
今兒咱們去了也就多轉轉多看幾家。”
這事兒真成了那倒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老左也跟了好幾年了,即便不去刻意了解,也清楚,豆製品的供貨商,走的是王建國她媽的門路。
這一下子對上老板的媽,錢到手了也有點燙!
老左忐忑的勸道:“最近確實豆腐味兒不那麼正了,虧了咱們鹵湯味兒好,一般人也吃不出來。
再說了,這麼多年的關係,實在不行,咱們先提出意見,萬一就是供貨商一時想錯的事兒呢。”
王建國語重心長:“吃食生意,哪有下一次的說法。隻要出一次事兒,咱們這個招牌就臭了。
這段時間到新供貨商進場之前,豆製品打折,減少供應量。
如果質量再繼續下滑,那就停止合作。
老左,咱們做的是進嘴的買賣,彆人吃不出來,可咱們心裡門兒清。
俗話說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做生意的自己心裡得有杆子秤。
我媽那邊我去解釋,再怎麼著,她也不能為個外人為難親兒子啊,我媽不是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