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冷落車馬稀。
馮妙蓮再一次準備搬去昭陽殿。
這一次,她並非是賭氣擅自離去,反而是等了拓跋宏回來,認真地知會了他。
那天晚上,拓跋宏在立正殿的暖廳裡停留了一會兒。這裡冬暖夏涼,是他平素最喜歡讀書的地方。
馮妙蓮主動找到了他。
二人相對,表情都非常平靜。
“陛下,我想我不適宜繼續留在立正殿了。”
“哦?”
“我還是搬去昭陽殿吧。”
“隨你自己決定。”
對答都很平淡。
來來去去都很自由。
那讓馮妙蓮滋生了一種錯覺:仿佛自己一切可以做主似的。可以離開立正殿,再去昭陽殿——那麼可不可以離開昭陽殿——再去到——比如說家廟?或者外麵的世界?
那一刻,她心底竟然很高興。
一種被人遺棄的高興。
甚至很感謝他的負心薄幸——男人不喜歡一個女人了,不是希望有多遠躲多遠麼?何必留她在麵前礙眼?
她興致勃勃搬去昭陽殿。
拓跋宏早朝回來的時候已經看到立正殿人去樓空——她其實並未拿走任何東西,隻是隨身的衣物,還有她的幾名宮女。
他在空蕩蕩的寢殿站了很久,出去的時候看到她離去的背影,走得很快,就如跳出了藩籬的鳥兒。
和上一次不同,這一次再去,不是心如死灰。而是心如鹿撞。——在絕望之中的一種哀戚的希望之情。
連續幾個陰天,就如她的內心。
低調的馮昭儀不再出現在任何場合,彆人不理她,她也不理彆人——大家都在揣測,她到底什麼時候會被廢黜!
尤其是馮皇後,一心想,最好把她的封號給取消了。
但是,沒有皇帝的命令,她就算是皇後也什麼都做不成,甚至連派遣心腹宮女去監視都變得非常艱難。
馮昭儀一個人躲藏在昭陽殿,每日遊山玩水——主要是查看洛陽皇宮的所有地形。就算這些地形她很清楚了,但總有些疏忽的地方,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她記載得很詳細,如果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那是一張暗殺地圖。
但是,這地圖藏在她一個人手裡,縱然寶珠等心腹宮女都不知道,因為她每天都是夜深人靜,遣散了所有人之後才悄悄描繪的。唯有她一個人知道。
一轉眼之間,又要到朔望之日了。
望日。
越接近望日,月亮黯淡得幾乎看不見了,到後來,乾脆沒有了,就連星辰都不明白,一個個在天空眨著鬼蜮的眼睛。
馮皇後這些日子風頭甚足。自從祭祀大典之後,她的身份再一次得到確認和提升——不是她自己提升的,是皇帝幫她提起來的。所有妃嬪都認定皇後得寵,勢在必行。就連小太子犯下的小小的過錯也被鹹陽王和一乾大臣們慢慢地抹去了。
某一日,拓跋宏悄然去太子的講學堂時,居然聽到小太子朗朗的讀書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他在讀《論語》!
而且把這一章節背得很熟練。
拓跋宏大喜過望,大臣們趁機一擁而上,大大地稱讚小太子近日如何的英明神武痛改前非勤奮好學尊師重道……而且他沒有逃課了。
就算拓跋宏暗中監督,他也的確沒有逃課,乖乖地坐在課堂裡。
大家都不知道小孩子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鹹陽王的上奏更有威力:這些都是馮皇後教育的好。
她用一顆慈母的愛心,把小太子從頑童的道路上拉了回來。
當然,之前小太子就頑劣不堪,那是死去的高美人管教不嚴。現在到了馮皇後手裡,當然得有一段過渡期。鹹陽王認為,皇兄當初看到的一幕隻是過渡期,現在不就好了?您看詢兒不就是逐漸地扭轉了?
就像一棵小樹苗,如果它小時候彎曲了,馬上把它支撐起來,完全可以讓它長成參天大樹。現在,馮皇後是把彎曲的小樹苗拉直了。
拓跋宏非常高興,立即下令重賞馮皇後。
一時間,馮氏家族加官進爵,大大小小,與有榮焉。
除了昭陽殿的馮昭儀。
為此,馮老爺特意進宮謝恩,也獲準探望女兒。
事實上,馮老爺的消息還是很靈通的,尤其是進宮之後見了皇後女兒,立即明白誰當紅誰失寵了。他早就怕妙蓮進宮威脅了妙芝的地位,這一回合親眼所見掌上明珠大獲全勝,自然是喜不自勝。
皇帝老丈人甚至還特意設立了家宴,大大地賞賜於他。
老丈人自然也送了皇帝女婿許多珍稀的土特產。
整個宴席上,眾人其樂融融,自始至終,沒有任何人半個字提到馮昭儀——就連馮老爺都沒有!他不是不敢,也不願意在此時掃興。
就好像這個女兒是根本不存在過似的。
陪宴的眾人更加明白了馮昭儀的處境。
就好像皇帝是無聲無息地在宣布馮昭儀的失寵——他不申斥她的過失,也不說出任何的理由,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酒宴之後,馮皇後風風光光地接待了老父親,因為老父親明日就要回家了。
父女二人敘話,外人不得參與。
馮老爺忍不住了,還是壓低聲音問:“妙蓮呢?”
不問還好,一問馮皇後就笑了:“爹,那個賤人老是跟我作對,進宮後,幾乎一天也沒有安分過……”
“她還敢和你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