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詢兒自小嬌生慣養,朕無暇管教他,讓他養成了驕奢淫逸的性子,以至於為他人所利用,終於誤入歧途,朕其實需要負上很大的職責……”他的目光掃過眾人,那些有子女的妃嬪們,一個個都看著他,但是,無人敢於正視陛下的目光,都不知道他接下來會怎樣?
難道是要冊立太子了??
如此一想,大家都心底活絡起來。自從太子被廢黜之後,但凡有兒子的妃嬪們,無一不在想著心思,此時,聽得陛下主動提起來,如何不一個個心如鹿撞?
妙蓮的臉色,更加慘白。
她也逐漸明白他是什麼意思了。也許是這一次的戰爭讓他滋生了死生無常的感覺。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一切的事情都解決?畢竟,太子是一國的儲君,一日不確定,一日便有紛爭。還是早早確定的好。
如果是她生下了一兒半女,對於陛下的這個決定,肯定是十分期待的,可是,此時此刻,她卻心如刀割——因為,他無論確定誰是太子,都跟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而且,她跟這幾個孩子,絲毫也不親近,跟他們的母妃也沒有一絲半毫的情感,就連籠絡都不屑。可以說,隻要他一宣布誰做太子,基本上就相當於確定了一點:她的路已經走絕了。
如果渴望善終,她唯一的出路便是:隻祈禱自己死在他的前麵!
比他先死也就罷了,如果死在他的後麵,那日子,真不知能怎麼熬下去。
彆的妃嬪一個個摒著呼吸,心跳加速,等待著陛下的裁決,唯有馮妙蓮,死死地捏著手裡的酒杯,這時候,手竟然微微地在發抖。
這件事情其實不能怪陛下,他身為一國之君,為了不引起更大的騷亂,早日冊立太子是必須的。曆史上著名的那些懸而未決太子的事情,往往會成為一個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漢武帝晚年殘殺太子,改立幼子,造成漢朝後期衰微;而明朝的萬曆皇帝更是因為太子的人選問題,長達一二十年的時間裡和大臣們對立;康熙也是在太子人選問題上首鼠兩端,結果造成九子奪嫡。
拓跋宏在生前,把這一問題解決,儘快,明智的處理,實在是國家的福分,免得醞釀更大的禍端和紛爭。
馮妙蓮對這個大道理知道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必須如此,可是,真的到了這個關鍵時刻,她才發現自己心亂如麻,內心裡就像有一把鋼刀在不停地糾纏紛擾。
妒忌如一把熊熊的烈火,肆意地蔓延開去。
她忽然想到葉伽——這時候,她忽然想起葉伽,想起那個在苦苦等待自己消息的男子。
天涯海角,為何還要留在這裡??
我為何事事要替彆人著想?
我為何不能為自己的未來做一些打算?
此時此刻,她的理智忽然被燒光了,隻剩下一種自私卑劣到了極點的殘念:不不不,我絕不坐在這裡,等著看彆的女人的兒子成為太子,登基當皇帝,然後,我必須小心翼翼地看著他們的眉梢眼角過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