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贅婿神醫!
第六百一十三章有趣的家夥
李浩明看著許塚,聲音嘶啞的問道“外公,需要我做些什麼?”
許塚拿過紙筆,寫了滿滿一張紙,遞給了李浩明,說道“站出去。要表達出我們的憤怒。要和我們的民眾一起去抗議華夏人藐視生命的不良行徑。”
“我知道了,外公。”
“浩明,放下你心裡的包袱,記住,這是戰爭。”
當晚,李浩明坐在主席台上,台下菲林閃爍,無數的記者對著他狂按快門,更多的人則是將攝像頭的鏡頭對準他或者把錄音筆放在他的麵前。
“第一、乙肝解毒丸是華夏人崔顥研究發明,通過兩家中醫組織的認可,崔顥也拒絕了其它國家的重金收買而將此藥捐獻給自己的祖國。可以認定,乙肝解毒丸是出自華夏人之手。”
“第二、乙肝解毒丸在華夏國內禁止上市,卻通過黑暗途徑進入高句麗,華夏人到底起著什麼樣的心思?乙肝解毒王是否確實如外界所傳言的那般有損肺部健康?”
““第三、通過調查取證,六名患者確實是因服用華夏國的醫藥公司生產的乙肝解毒丸而出現不良反應。華夏人必須對此做出賠償,並且要為自己藐視生命的行為向所有受害者和全世界人民道歉。”
“第四、我謹代表我外公許塚,以及我個人的名義請求大家支持高醫,拒絕中醫中藥。請把生命交付在自己的國人手裡。”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發言,謝謝大家。”李浩明站起來,對著無數記者深深鞠躬,然後一臉傷痛的離開。
李浩明作為高句麗的小醫聖,他的聲明經媒體發出,立即引起了高句麗人抵製中醫藥的熱潮。
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更何況這是倭國和高句麗兩個國家同時燃起的大火。?於是,其它國家也紛紛跟進。
“這些人實在是太可恨了。中醫到底怎麼招他們惹他們了?是不是中醫不死他們就不肯消停不肯罷休?”神醫門中,趙子明一巴掌就拍在了桌子上。
“小楚才帶你們挫敗了他們,傷口還沒好利索呢,沒想到這麼快就跳出來搞東搞西。”蔣飛也是沒好氣的說道。
“要我說,還是門主太仁慈了,最好踩得他們都抬不起頭來。這樣的話他們就老實了。”鄭功明也無比生氣的說道。
“門主人呢?”趙子明問道。
“門主在研究藥方。”鄭功明搖了搖頭說道。
“哎,也難為門主了,咱們這中醫也實在是太多災多難了。這可要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王忠韶歎了口氣說道。
另一邊,袁郎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他皺著眉頭,想了想,掏出手機,打給了李四光“光子,最近西醫有沒有出什麼事情?”
“狼哥,你說的是高句麗那邊那群混蛋的事情吧,我知道,這事交給我了,媽的,真的是欺負咱們華夏沒人麼?”李四光聽到袁郎這麼說,他立馬就明白了袁郎的意思。
“行,光子,我等你消息了。”袁郎說完,就掛了電話。
當天晚上,華夏最大的新聞論壇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帖子是誰想奪走我們的光明?
貼子中說,有一位姓張的先生兩年前感覺到視覺模糊,眼底出血,到一家醫院看病。醫生推薦一種叫做諾維奇的藥,一個療程三針,視力很快就清楚了,而其他方法效果不明顯。今年,他感覺病情有反複,就再次來打針,誰知回家後感覺視力更加模糊。
除了這名張先生之外,同時還有55例患者出現眼部紅腫、視力模糊等局部反應症狀,專家初步診斷為‘眼內炎’。?這是近年來少見的群體性不良反應事件,差點兒釀造成多名患者失去光明。
這個貼子一經發布,便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圍觀和評論。
原本世界各國呈現一麵倒批判中醫的架勢,這個新聞一經熱炒之後,變成了中西醫互相掐架的局麵。
現在這潭水有越攪越混的趨勢,誰也占不到誰的便宜。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所以,那些彆有用心的人擔心網破,也不得不放緩了逼死中醫這條大魚的動作。
所有的京城媒體或者駐京媒體都接到了衛生部的邀請,邀請他們於六日下午三點在幻想國際的一樓會議室來參加記者招待會,衛生部將就乙肝解毒丸的藥方事件以及倭高國患者中毒事件做出解釋說明。
乙肝解毒丸事件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了,華夏媒體和其它國家媒體的口水仗不斷升級,怒火也越來越盛,有不受控製的趨勢。
沉默多日的衛生部終於開腔願意就這些事情做出說明,自然吸引了無數的記者前來跟蹤采訪。
接到邀請的來了,沒接到邀請的也來了。數百名記者齊聚一堂,把會議室的椅子給坐滿了不說,連走廊和門口都站了不少人。
很快,就到了下午的三點,而且時間還在一分一秒的過去,但是衛生部的一個官員都沒有出現,隻有寥寥幾個工作人員在維護現場。
“怎麼回事兒?不會放我們的鴿子吧?”
“不會的,衛生部這麼大的部門說的話,不可能放鴿子的,老實等著吧。”
“大腕一般都不會準時出場。來的越晚,說明來的人物級彆越高。”
在記者們都等得不耐煩的時候,門口有人喊道“大家讓一讓,讓一讓啊,不讓我進去的話,咱們今兒這會,可開不了,大家全都得無功而返。”
人群從兩邊分開,就看到一個胡子拉碴還睡意朦朧的年輕男人走了進來,一看到這個男人的模樣,參會記者都情不自禁的樂了起來,不約而同的,所有的記者都舉起了相機對準男人按動著快門。
因為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的記者,都知道,有這個家夥在的話,這件事情就一定會變得非常有趣。
因為這個家夥,無論到了哪裡,都能搞出來一個大新聞,而這種新聞,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