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因為事關重大,李亞夫並不敢自作主張。
於是在回到落腳之地後,他立即便招來了自己新收的弟子,而後將抄錄來的《墨子》給了他們一份,隨後告訴他們自己將要暫時離開鎬京。
眾弟子先是欣喜,隨卻是當即大驚,急忙追問李亞夫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亞夫並沒有說實話,隻說是自己對墨家思想有了新的見解,所以想要儘快回秦國去向炬子請教。
眾弟子聞言這才露出了欣喜之色,紛紛向自家先生道賀,同時向他承諾,一定會專心研讀《墨子》,待到學有所成之後,必定要將墨子發揚光大。
李亞夫心憂二王子的囑托,並不想耽擱太多,故而也沒有多加囑咐,隻是勉勵了眾人一番,剛剛準備離去。
他卻是突然間想起,自己對於《墨子》精研不多,擔心將來回來之後,這些弟子們的水平已經超過了他自己。
想了想他還是給自己提前留下了一些後續的防範措施,便緊接著開口說道“先生學習墨子的時間也不長,對於墨子的理解也十分的淺顯。
墨家有尚賢之說,故而弟子不必不如師,如果你們將來發現先生有什麼不當之處,也不必詫異。
隻需努力精進己身,貫徹自己的墨家之道即可。”
他這句話原本隻是為了給自己留個後手,卻沒想到隨著他這句話出口,卻是讓墨家從此生出了分歧。
眾弟子當即點頭,隨即恭送李亞夫離開了鎬京。
而等到李亞夫離開之後,眾多墨家弟子齊聚在一起研讀墨子。
哪怕隨後鎬京風雲變幻,也沒能夠影響到這些墨家弟子的學習。
也不知是在哪一天,一名為商國宋墨的士子遊學到了鎬京,在聽到了酒肆之中的墨家弟子講學之後,當即對墨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在學習墨家學問的時候,隻覺得這墨家學問與他心中所想極為吻合,簡直是他多年追尋的聖道。
然而在沿讀到秦壽篡改過的“非攻”篇的時候,他的心的卻是生出了疑惑。
明明是“非攻”,為什麼又要闡述“一統”呢?
如果天下所有的諸侯都奉行墨家的思想,都不再發動戰爭,或者墨家足夠強大,強大到能夠乾涉所有國家都不敢發生戰爭,那麼這天下自然也就安定了。
他的心裡生出了這樣的想法,但是隨後便覺得自己是個異端,於是極力的壓抑自己的這個念頭。
然而他越是壓抑,這個念頭便越是容易在他的腦海之中出現。
這個念頭猶如夢魘一般揮之不去,當真是讓他感到苦不堪言。
於是他便向自家的先生請教,希望自家的先生能夠為他答疑解惑。
而他所拜的先生恰好就是李亞夫的弟子,於是先生轉述了李亞夫的原話。
“弟子不必不如師…”
也正是這句話,讓宋墨感到醍醐灌頂。
既然弟子不必不如師,那麼為什麼徒子徒孫便一定要把祖師的思想奉為唯一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