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沒有參與到這些公卿的爭鬥之中,而是讓人拿來了帛紙和毛筆,讓他們自己把自家要獻的糧食數量先寫下來,然後各自帶上印信,這才一一送他們離開。
聽說不用說出自家要獻上糧食的具體數量之後,那些小氏族方才敢參與到獻糧之中。
每個人都在心中盤桓了一段時間,最終拿出了一個自己勉強能夠接受的數字。
當前鹹寧將各家獻上的糧食數量一統計,結果發現這七八個公卿氏族竟然就貢獻了近十六萬石糧食。
而除了這些小的公卿之外,召邑可是還有其他的士大夫沒有來。
想到此處,鹹寧突然間就能夠理解,秦壽為什麼一定要把秦國的土地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中。
“公卿之富庶,竟勝於國庫!”
在送彆眾人之後,轉身來見秦壽之時,他剛剛向秦壽遞上一堆帛書,隨後便忍不住開口感歎道。
秦壽聞言之後麵色肅穆說道“大周以禮樂治國,天子,諸侯,公卿,士大夫雖然等級分明,但是他們依舊是共治天下。
國人擁有一部分土地,平時耕種,稍有積蓄,但服徭役與兵役時,必定消耗一空。
奴隸為天子與公卿耕種,隻能夠得到一日二食,無有積蓄。
真正耕種者,最後毫無積蓄。
土地總會產出糧食,也會有些結餘。結餘的糧食一部分落入君王手中,一部分落入公卿手中。
我大周外有戎狄之禍,沒有餘商之危。故而各國諸侯皆有養士,又需朝貢天子。
數百年積蓄,終歸是有限製。
一家公卿的土地雖然不如國君所有的土地肥沃,但是數家公卿加起來,土地終歸是要比國君更多一些…”
鹹寧聞言之後拱手拜道“國君欲藏富於民,臣心底實是歎服。然,遊士,兵士,氏族,甚至普通百姓,包括秦軍將士,他們心心念念的卻都是成為累世之公卿。
公卿與士大夫,可謂是天下之望。國君斷絕累世公卿之路,難道就不怕士大夫與國人皆反嗎?”
秦壽看了一眼鹹寧,知道他這是在真心為自己謀劃,並不摻雜個人的私心。
而後他沉默良久,方才繼續開口說道“周商天下人之望,不代表我秦人之望。
墨家,農家,商家,乃至後麵的其他學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最終百家歸一,思想一統。
我秦人之思想,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千百年後,真的有人覺得寡人錯了。
那便由他們掘墳挖骨,寡人也無怨無悔。”
鹹寧愣愣的盯著他對麵的秦國君,久久不知該如何作出回應,也不知該如何麵對此時此刻的國君。
最終他抿了抿嘴唇,轉移話題問道“那,國君接下來準備怎麼辦?”
秦壽聞言回過神來,有些尷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貌似裝逼過了頭。
隨後他又笑著說道“那自然是公卿的糧食收入國庫,虢公的糧食如數奉還。”
鹹寧微微皺眉道“真還?”
秦壽卻是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