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秦國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也理當受到周天子的厚待。
然而周天子卻是話鋒一轉,說起了秦壽普通氏族的出身。
雖然他表麵上是在誇獎秦壽出身卑微卻不忘上進,然而卻成功的引發了諸侯心底的不滿。
他們生來便是諸侯,自覺血統高貴,本就瞧不起國人與奴隸。
甚至在諸侯內戰的時候,諸侯們都不屑於在戰場之上調動國人與奴隸參戰,而是組織貴族子弟約好交戰地點進行內戰。
在他們看來,普通的國人與奴隸連握劍的資格也沒有。
秦壽的身份不過是一個國人,連貴族都不是,能夠為天子而戰已是榮幸,就算是立下功勳,也隻配得到一些金銀奴隸作為嘉獎。
再優待一些,成為貴族便已是天子隆恩。
但是,秦壽偏偏成為一個君侯,與他們平起平坐還不算,在天子的心目當中,地位竟然還要高上他們一籌,這讓他們如何受得了?
就仿佛是一個天天都能欺負一下的小癟三,某一天突然間就跟自己平起平坐,還摟著自家舔了多年的女神一起去酒店那種感覺。
嫉妒本就讓人發狂,更何況是這種仿佛被踐踏了尊嚴的挫敗感。
諸侯們並沒有在這個時候打攪天子,也沒有反駁天子的話,反倒是十分順從的點頭,同時還擠出僵硬的笑臉來恭賀秦侯。
但是他們眸光之中的陰冷與憎惡卻是越發濃鬱,給秦壽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秦壽心底苦澀,暗自感歎周天子的險惡用心,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為自家兒孫的謀劃與犧牲。
按照自己之前對他的了解,這是一個霸道而又驕傲的君王。
就算是麵對生死危機,這位君王也從未放棄過他的驕傲。
然而,在他垂垂老朽,即將走到生命儘頭之前,為了給自己的兒孫鋪路,竟然拉下了這張老臉,來對他這個剛剛興起的秦國君出手。
周天子這麼做,並不會給秦國造成實質上的打擊,但是卻成功的限製了秦國的外交,疏遠了秦國與其他諸侯的關係,避免了秦國依靠同盟壯大的可能。
隻是依靠秦國自己的國力,在麵對犬戎,義渠這兩個戎狄的壓力之下,也很難迅速發展壯大,以至於成為周王朝的禍患。
也許,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秦國還會被迫倒向周王朝,不得不依靠周王朝的支援方才能夠生存。
如此一來,周天子方才能夠放心的把他的國家交托到“較為平庸”的世子手中。
秦壽的內心極為複雜,他倒沒有太多的怨恨與委屈,更沒有絲毫的憤怒。
畢竟他也不打算忠心於天子,被一個本就不是同路的上司猜忌與打壓,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內心更多的情緒是同情,同情這位老邁的君王。
他明明意識到了這個國家的隱患與危機,卻因為垂垂老矣的身體而無能為力。
他明明頭戴王冕,是那麼驕傲的一個人,卻不得不在生命的儘頭之前,低下他那高貴的頭顱,行那齷齪與肮臟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