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來到了商人的雲梯附近,緊接著雲梯之上便冒出了一群精銳的商軍士卒。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青銅劍,狠狠的向著最近的周人刺去。
一名又一名周人士卒被刺倒在地,部分周人開始拔劍反擊,原本萬眾一心的氣勢頓時消退。
“殺——”
贏武拔出自己腰間的佩劍,指向了正前方的周軍。
原本舉著盾牌的商軍士卒當即撤了盾牌,手握青銅劍便悍勇的衝了上去。
此時周人已經因為側麵遇襲而陣型大亂,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維持盾陣。
最前排的盾手被商人精銳一腳蹬得一個趔趄,隨後便露出破綻,緊接著便被斬殺。
後排的士卒來不及接過盾牌,便也隻好拔劍防禦。
雙方的角力就此結束,一場血腥的混戰正式拉開帷幕。
在這種地理環境受限的戰場之上,雙方的士卒廝殺並不是一換一,瞬間結束戰鬥,而是各自找到一個對手,然後互相揮砍死鬥。
如果能夠迅速的解決自己的對手,恰好敵人後方沒有新的援手出現,那麼此時才有餘力上前助戰。
若是都想一擁而上,那麼隻會將身前的袍澤推倒,而後又被自己身後的袍澤,彆說是殺敵立功,就算是要真正的與敵人拚鬥都很困難。
身後的人要想幫助身前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
除非是長矛這樣的長兵器,否則也根本起不到任何的幫助。
然而戰場狹隘,如果當真手持長兵器的話,又容易誤傷袍澤。
故而此時攻城戰時,雙方廝殺投入最多的還是“劍手”。
這些持劍的勇士捉對廝殺,在前排的袍澤倒下之後,後排的士卒又迅速的衝殺上去。
彼此之間算不得對誰有利,亦或者是對誰不利。
再是勇武的勇士,也終歸會有力竭的那一刻。
而等到他們力竭之時,若有袍澤犧牲性命,及時救援,或許還有生存的希望。
但若是袍澤來不及反應,等待他們的也隻有馬革裹屍下場。
這一場廝殺持續了一整天的時間,從正午殺到黃昏。
雙方實際戰死的人數達到了三千人,在整個戰場的陣亡人數之中隻占了一小部分,但與尋常的炮灰不同,這些可都是兩國最為精銳的精兵。
他們每一個的犧牲,都是兩個國家巨大的損失。
廝殺到了此時此刻,哪怕沒有衝到最前方的士卒也已經精疲力竭。
饑腸轆轆的他們迫切的想要休息,但是商人並不願意放棄此時奪得的戰果,而周人同樣不會願意放棄城牆。
黃昏之後,周人在城頭之上豎起了火把,做足了挑燈夜戰的架勢。
商人也不甘示弱,同樣令人點燃火把照亮戰場。
風雪與黑暗都不能夠熄滅他們死戰的決心。
就算身體已經搖搖欲墜的周天子,此時也依舊堅持矗立在最前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風雪之中隱隱約約傳來了一陣粟米飯的清香。
這種清香對於饑腸轆轆的兩國士兵來說,充斥著致命的吸引力。
而這清香的來源,正是已經待命多時的秦軍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