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瞬即逝,秦壽在推行糧票之後,便開始著手建立秦國的商貿中心。
同時,他收攏秦國的所有金銀銅開始製作圓形方孔的秦幣。
而在製作這些秦幣的同時,又大量的製造鐵製的農具。
根據記憶畫出了曲轅犁的草圖,在墨家的輔助之下,成功的製造出了曲轅犁。
恰逢此時,農家許遠上貢《農書》,上麵詳細的記錄了他所掌握的所有農業知識。
然而秦壽卻並沒有直接拿來推廣,而是讓他親自帶著農家弟子下田,用他們研究出來的農業技術與農夫們一同耕種。
同時讓他們收集農夫種地的一些心得技巧,重新加以整理。
士農工商,皆是國之大事。任何一件事情都馬虎不得,必須得慎之又慎。
許遠研發出了理論,或許在小範圍內已經開始了實踐。
但是這一切還不夠,他必須得在不同的地方親自實踐自己的理論。
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管理等等不同的因素,研發出不同的種植技術。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隻是在某一個地方搞一片實驗田就能夠研究透徹的。
秦壽雖然迫切的想要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但是,他終究還是選擇了最為穩妥的方式。
許遠也沒有辜負秦壽的期望,他從鹹陽開始,帶著他的弟子一路向西,每到一個地方便求教當地的老農種地的技巧,而後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加以改善。
直到某一天,他親自焚毀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書》,而後重新提筆,寫下來永垂不朽的《新農書》。
雖然這個過程十分的漫長,但是他卻成功的奠定了秦國的強盛之基。
而在這之前,等到秦國的商貿中心建設完成之後,秦壽直接將秦幣投入到了市場之中。
一來是因為這些貨幣本就是貴金屬,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
二來是秦壽懂得宣傳與炒作,故而很快秦幣就得到了商賈們的信任。
再加上在這一段時間內,秦國聯合晉國在鹹陽周圍修建了四條寬敞的商道,極大的便捷了商品運輸。
又設立了專門商貿區域,規範了各種商鋪的運營,為商股們賺取到了大量的利益。
所以,秦幣的推行可謂是水到渠成,根本沒有受到多少的阻礙。
轉眼之間便已是一年之後,王子伯仁在孔儒的調教之下收斂了自身的鋒芒,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
但是被趙怡秋召回秦國伴讀的趙無疆卻並沒有被馴服,反倒是變得越發的桀驁不馴。
他知道自己打不過孔儒,所以從來不與孔儒動手,他也知道自己說不過孔儒,所以從來不與孔儒辯論。
對於孔儒所教授的知識,他覺得有用的如射禦,學起來可謂是一點就通。
對於他認為沒用的東西如書數,那是挨了幾百戒尺也不肯費心去學習。
在麵對如此桀驁難馴的趙子之時,孔儒終於無師自通了“找家長”這一門師者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