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為了向秦國表達善意,哈撒臨行之前甚至還留下了半數的牛羊等物資。
而除了這些以外,還有羌族之中所有的年輕婦女,以及身高低於馬背的兒童。
至於那些羌族的成年男子,以及羌族那些無用的老人,要麼被直接殘忍斬殺,要麼被繩索拖在馬背後麵,硬生生的拖死在草原之上。
慘叫與哀嚎之聲響徹了氐羌,烽煙彌漫,一副人間煉獄的模樣,讓三十裡外的秦人都能夠聽得真切。
而在聽到了這一切之後,秦壽便得到了哈撒給予他的答案。
哈撒依舊會回到草原,與現在的犬戎王爭奪草原之主的身份。
他不會奉秦壽為主,但是會以秦國為盟,成為秦人手中利刃,替秦人誅滅敵人。
對於現在的秦國來說,也許得到了這樣一個盟友,比一個草原上的部族首領的忠誠更加有用。
至於說秦壽為什麼不能收服犬戎王為臣子,那恐怕便是無稽之談了。
至少,之前秦國的國土麵積以及人口國力或許還不到犬戎的十分之一。
豺狼一樣的犬戎人,又怎麼會奉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主?
另外,哈撒之所以能夠有資格爭奪犬戎的王位,一來是哈噶部是犬戎現有五大古老部族之外最強大的部族。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他能夠代表犬戎的新興部族。
另外,他的母族是犬戎白鹿部,同樣有資格爭取另外古老四部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這種出身,哈撒方才有資格挑戰王權。
如果他的身上再打上一個秦臣的標簽,那麼,哈撒或許能夠得到哈噶部的支持,但是絕對不可能再得到任何一個其他部族的支持。
“想要成為寡人的盟友嗎?哈撒,這就是你給寡人的答案?但是,你能辦到嗎?”
秦壽知道沒有絕對的敵人的道理,如果犬戎真的落入哈撒的手中,而哈撒也願意以盟友的身份替秦人作戰,那麼秦壽絕對沒有回絕的道理。
但是,如果哈撒沒有能力奪得王位,那麼秦國也絕對不可能幫助哈撒。
這涉及到王權穩固,任何一個國家的君王,都不會愚蠢到去支持彆國的臣子奪位。
最為關鍵的是,對於秦國來說最有利的結局是哈撒與犬戎王兩敗俱傷,而秦國借機覆滅乃至於吞並犬戎。
在犬戎人離開之後,秦壽帶著麾下的士卒接收了氐羌,而後他又繼續發兵南下,徹底的將整個羌國覆滅。
至於那些僥幸活下來的羌人,秦壽任命李亞夫率領一師兩千五百秦卒進行管理。
普通羌人並不知道他們被犬戎屠殺的原因,他們隻知道,他們背棄了周王朝,選擇與犬戎人勾結攻打鎬京。
結果並沒有得到犬戎人的庇護,反倒是遭受到了犬戎人的屠戮。
而就在他們遭受屠戮之後,是秦人重新安頓了她們,並且為她們了庇護。
無論是為了自己那些嗷嗷待哺的幼子,還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倚靠,亦或者是羌女當真多情。
就在秦壽繼續領兵追擊犬戎,意圖收複犬丘與綿諸之時,氐羌的山野樹林之中,時常會有羌女的鶯燕啼鳴之聲。
當秦壽帶著軍隊回轉之時,許多年幼的羌人孩童已經認秦卒為父。
數年,數十年之後,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自己體內流淌著羌人的血脈了。
當最後一個氐羌人死去,羌人徹底的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隻剩下了一段文字,記錄著他們曾經似乎存在於這片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