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強龍會改變周王姬一係把持朝政的現狀,從而影響到周王姬的統治。
使者的麵色鐵青,卻不敢再繼續嗬斥秦壽,隻是咬牙說道“秦公,你莫要忘本。”
秦壽聞言之後拱了拱手,兩名侍衛當即上前將使者轟出了秦營。
那周使也顧不上生氣,急忙便上了車駕,一路向著洛邑方向飛馳而去。
而就在周國的使者離開之後,秦壽立即下令催促道“傳令下去,加快趕製攻城器械,三日之後,寡人要全力攻城。”
秦壽拒絕了奉詔,並且還對頒布詔書的周王姬暗戳戳的威脅了一把。
但是他非常清楚,如果周王姬繼續堅持,自己也沒有辦法舍棄秦國跑去洛邑。
故而這句威脅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能夠逼迫周王姬退讓,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轉圜的時間,一個迅速打擊楚人的機會。
隻要在周天子的命令再次抵達之前攻破丹陽,那麼秦壽便可以丹陽積蓄了數年的糧食來供養百萬秦人。
不要小看楚國的富庶程度,畢竟楚館這種東西,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曆朝曆代,老色丕的錢永遠是最好賺的。
而不論是哪一個朝代,也從來都不缺乏有錢的老色丕。
楚王能夠依靠楚館的收入搞出兩千重甲戟士,還可以搞出八百多乘戰車。
那麼楚國的那些貴族與封君又怎麼可能會放棄如此暴利的行業。
他們手中積蓄下的糧食與財富隻會更多。
秦國的地盤已經足夠巨大了,在收複了周地,合並了鄀國之後,它的疆域麵積也十分的寬廣。
如果再繼續擴充下去,隻會造成邊遠之地無力管轄,最終不得不麵臨著被割據與分裂的後果。
戰爭打到這一地步,秦人對於楚人的複仇早已經結束。
如今秦壽不肯退兵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楚國的糧食與人口。
但是現在楚民生亂,暴民與流寇四起,秦壽也沒有辦法去甄彆到底哪些是良民,哪些是暴民。
所以,秦壽便隻能夠圖謀楚國的錢財。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很少有那種單純隻是為了爭個顏麵的。
而那些為了顏麵而戰的戰役,大多都是雙方約定好了各自帶多少人,約定好用什麼樣的武器,約定好各自帶多少輛戰車,約定好在什麼地方進行會戰,約定好戰勝後可以追擊多少裡。
隻有這樣的戰爭,在獲得勝利之後方才能夠有顏麵。
至於說是楚王伐秦,還有如今的秦公伐楚,說到底也不是顏麵之爭,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
秦壽沒有又當又立的那種習慣,所以他沒有與周使提及自己與楚國之間到底為何而戰。
如今他的目的隻有三個——“搞它”“搞它”“還是搞它”。
秦壽的命令下達之後,整個秦營都連軸轉的起來。
一輛又一輛投石車被製作完成,隻需要在丹陽城外四百到五百米處組裝之後便可以使用。
而就在最後的決戰一觸即發之時,變故卻是驟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