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門客卻告訴允辛道“一時的推辭不算什麼,真正能夠成就大業的人,除了深謀遠慮之外,還需要具備孤注一擲的勇氣與百折不饒的決心。
主君既然已經決定要拜白將軍為師,向他學習治軍之道,便該百折不撓,絕不能夠輕易放棄。”
聽到了門客的勉勵之後,允辛可謂是一點就通。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他每天都大張旗鼓的帶著禮物去見白毅,讓整個鄀國的人都知道了允辛想要拜秦將白毅為師的消息。
當大街小巷的人都開始議論這件事情之後,白毅方才答應了收下允辛這個徒弟。
然而就算是如此,坊間也逐漸傳出了彆有用心之人散布的傳聞,說是秦將白毅為了能夠操控鄀國,甚至不惜逼迫鄀君為其奴仆弟子。
然而大多數親眼見過允辛拜師的百姓根本就不相信這個流言,反倒是自發的開始追溯起了流言的源頭。
而在追溯到了源頭之後,允辛發動了宗室殘留的力量,血腥而又殘酷的鎮壓了三個鄀國的士族。
自此之後,鄀國內部再也沒有人敢生出事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鄀國的發展也逐漸的步入了正軌。
然而這樣的安穩日子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三個月之後,大量的流民湧入鄀地,很快便造成了鄀地的秩序混亂,那些原本負責治理鄀地的鄀國老臣們逐漸開始力不從心,不得不向鎮守鄀地的秦人求援。
就在這些人都以為白毅會借機奪權的時候,白毅卻是表現得十分的本分。
除了幫助鄀國維持秩序之外,白毅並沒有做出任何奪權的舉動,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鄀國老臣們的權威。
而這一段時間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流民逃入秦國,根本原因卻還是在楚國平定內亂這件事情上。
在秦軍撤退之後,楚王便開始著手於清理國內的叛亂。
很快他便發現,大多數判斷的主力是各國遺留下來的奴隸。
這些奴隸原本在楚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而今通過劫掠楚國的城邑,很快便能夠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
這讓他們想起了自己的故國健在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們並沒有如此沉重的役稅,也不用擔心自家的女兒長得好看,會被貴族們抓去玩弄,最終丟進楚館之中賣身賺取錢財。
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用擔心地裡的莊稼會欠收太多。
反正就算是糧食欠收,他們的國君也會開倉放糧,絕不會坐視他們這些國人餓死。
然而在楚國攻陷了他們故國之後,他們淪為了奴隸,不得自由,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奢望。
哪怕明知道秦人已經退兵,他們也不願意過回那種朝不保夕的日子。
所以他們團結在了一起,以複國的名義繼續抗擊楚人。
楚王屢次派兵平亂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他將怒火發泄到了那些沒有跟著叛賊作亂的奴隸身上。
越來越多無辜的奴隸遭受到了迫害,甚至一些對奴隸抱有同情的楚人也受到了牽連,他們不得不開始逃亡。
因為秦國與楚國之間的協定,所以楚國不得阻攔百姓北逃。
剛剛被打了一頓的楚王不敢違背這個約,故而,楚國內亂,楚地的百姓大多逃亡到了秦國的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