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很快便落入了眾多義渠貴族的耳中,幾乎不用思考,他們便已經猜到了到底是誰對義渠君動了手。
但是卻沒有人將這件事情挑破,就像是沒有任何一名義渠君的寵妾敢開口呼叫一般。
所有人都十分的默契,把這件事情定性為一場抱負。
一名無辜的侍女成為了犧牲品,被活生生的打死。
她的頭顱被割了下來,成為了義渠君葬禮上的祭品。
幾乎所有人都清楚事情的真相,隻是不願意提及這件事情。
而最應該清楚這件事情真相的義渠新君,義渠宗伯躂納的幼子達爾,此時卻是滿臉的糾結。
“區區一名侍女而已,她哪裡來的膽子對義渠君出手?
二人之間到底有什麼仇怨,竟然要讓她做出如此凶殘的行為?”
眼看著自己的這個兒子已經開始鑽牛角尖,作為這一切始作俑者的躂納不得不出麵勸說道“達爾,為父也對大君的死深表哀慟,但是現在最為重要的事情,是由你繼承大君之位,肩負起複興義渠的職責。”
達爾卻是直接搖頭說道“在沒有調查清楚大君遇害的真相之前,兒子絕不能夠繼承義渠的大君之位。”
眼看著達爾如此執拗,躂納也沒有辦法,隻能夠捏造出了一段事情的“真相”。
殺害大君的侍女是一名周國的農家女,在義渠入侵的時候,他被義渠君擄回了義渠。
為了能夠誕下子嗣,義渠君強占了她。
諸夏女子剛烈,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羞辱,所以方才趁著義渠君熟睡的時候將其謀害。
整個故事邏輯分明,因果關係清晰,很快便取得了達爾的認可。
於是達爾接受了這義渠先君的死因,繼位成為了新的義渠君。
在成為義渠君之後,他並沒有發揚自己所擅長的軍事才能,反倒是開始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如何通商貿易等等。
在經過了長達一個冬天的學習之後,義渠君驚奇地發現,那些飼養綿羊的義渠部族生活條件遠勝於其餘諸部。
他們能夠用羊毛從秦人哪裡換來大量的財富,許多原本養羊的族人都已經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每年隻需要刮兩次羊毛,便可以獲得茶葉,絲綢,瓷器,甚至還能夠獲得極為珍貴的青銅器皿。
這些東西讓新的義渠君羨慕不已,又讓他意識到了與秦國通商的好處。
他所有的行為都出自公心,從未有過為自己謀利的舉動。
然而他的見識與眼界終歸不如秦人,所以並沒有看穿秦國用心之歹毒。
他隻看到了眼前的利潤十分可觀,於是果斷下達了“牧羊令”。
要求每家每戶都必須至少飼養兩頭羊,並且在春秋兩季的時候,都必須得把羊毛統一集中起來,一同運送到秦國去售賣。
等到這些羊毛被售賣之後,義渠又會把羊毛賣出來的錢拿去換置秦人各種資源。
而就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秦國大量開荒種地,國家的糧食稅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然而秦壽卻並沒有將這些多餘糧食用於售賣,而是將他們統一集中起來,在秦國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