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者當繼續苦讀,莫要荒廢學業,遺忘了老夫的教誨。”
言語至此,孔儒提起自己的行囊便要離開。
眾弟子見狀,互相對視一眼之後,年長者絲毫也不猶豫,儘數回去收拾行囊。
而年幼者雖然不甘,卻沒有人忤逆孔儒的吩咐。
“諸位同窗,頌書以送夫子——”
不知是哪位學子發出一聲倡議,隨後所有學子紛紛響應。
他們高聲頌唱著孔儒編撰的儒家經典,用朗朗的讀書聲送走了他們的夫子與師兄。
在孔儒離開之後,弟子們讀書更勤,習武更苦,一刻也不敢遺忘來自讀者的教導。
秦國上下眾誌成城,在周王姬的軍隊方才抵達陰晉之時,便已經集結了近十萬之眾。
這十萬人之中,隻有四萬人著甲,隻有八萬人手中有趁手的兵器。
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哪怕是赤手空拳,他們的內心也絲毫沒有畏懼。
男兒生於世,為國而死,馬革裹屍,不亦快哉。
鎬京雖然城高池深,但是太過於靠近鹹陽,並且為了維持鎬京道路通暢,所以鎬京並沒有建立在險要之地,根本沒有辦法封鎖聯軍北上鹹陽的道路。
而鎬京周圍的農田眾多,一旦任由諸侯聯軍靠攏,這些農田必定會遭到破壞。
到時候,就算是能夠擊退諸侯聯軍,秦國也將陷入糧荒。
於是白毅當機立斷,一邊訓練著麾下的這支新兵,一邊趕路來到了藍田。
藍田以南是上鄀,以東是驪山,以西是鎬京。北麵是鄭邑,而鄭邑以北是櫟陽。
扼守此處,則諸侯聯軍不能繞道繼續進犯秦地。
藍田原本是周國的南方門戶,但是卻並不是屯兵之地,隻能算是一個小城。
容納十萬軍隊之後,藍田幾乎便已經被塞滿。
白毅隻能夠組織藍田的百姓向西撤離,將他們儘數遷徙到了鎬京。
也有一部分百姓留了下來,選擇了與秦軍並肩作戰,共同守衛他們的家園。
與此同一時間,秦壽已經率領著麾下的軍隊趕回了山陽。
而褒國漢陰與庸國西城之間隔著大江的一條支流,褒侯為了能夠儘快趕回褒國,在舟船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了分批渡江的策略。
然而就在他麾下的大軍剛剛度到一半的時候,秦國埋伏多時的騎兵直接殺出,已經抵達江北的褒軍頓時損傷慘重,而那些尚且沒有渡江的士卒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秦軍屠戮他們的同胞。
沒有任何一隻部卒敢於直麵鐵甲騎兵,褒侯雖然驚怒,但還是控製住了內心的怒火。
“我們撤——”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乘船逆流而上,直接回了褒國,放棄了繼續與秦軍交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