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諸國之間互相攻伐,彼此之間都是十分默契,分出個勝負,定上一個高低,最多也就是索要一些貢奉。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後果。
然而從這一天之後開始,各國諸侯之間的戰爭便有顏麵之爭轉化為了生死之爭。
原本隻需要得到一些利益,爭得一些顏麵之後便可以握手言和的時代悄然過去。
等待他們的,是一個互相吞並,互相蠶食,最終如同養蠱一般壯大己身的時代。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並非是秦國,而是連續吞並六國的楚國。
然而這一切的開端,卻是由強大的秦國拉開帷幕。
而周王朝的統治者,也由原本維持禮樂,以禮樂治國改為師法秦國。
三天之後,諸國聯軍撤出函穀關。
秦壽親自率領兵馬進入函穀關之後,他的腦海中卻驟然間浮現出自己在此地與召得柱定計的場景。
那個時候的他告訴自己,可以為自己爭取三個月的時間。
然而最終他所爭取到的,卻遠遠不止是三個月的時間。
秦人根本沒有辦法尋得召得柱的屍身,而亂葬崗之中的秦卒屍體,也根本無從辨認。
秦壽下令為他們修碑立傳,將他們所有人都合葬在一起,於函穀關以西修建了一座函穀碑林。
碑林之上刻錄著他們的名字,以及他們將軍召得柱這短暫的一生。
在與三軍將士共同祭奠完了他們之後,秦壽一邊安排人挑選新的函穀關守將,一邊親自提著一壇老酒來到了召得柱的衣冠塚前。
屏退左右之後,秦壽往地上撒了一些酒,祭奠了英靈之後,這才開口說道“寡人與你相處的時間不長,連你是否飲酒也不知道!
身為軍人,活著的時候不能飲酒這是好事,但是到了下麵,終歸要自在一些才好,且飲一杯…”
言語至此,他在墓碑前倒了一杯酒,最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
將那酒水一飲而儘之後,秦壽又緊接著開口抱怨道“當初明明與你說好,以保全自身性命為重。
你偏不聽,跟我說什麼將是三軍之膽,為將者不可以怯懦。
現在好了,你小子年紀輕輕的去了九泉之下,寡人就算是收複了函穀關,也沒有人可以讓寡人放心安排他鎮守此地了!”
言語到了此處,他將那杯中酒水潑在了墓碑之上。
等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再次給倒了兩杯酒水。
沉默了不知多長時間,他方才緩緩開口說道“函穀關,寡人又拿回來了。
從今往後,函穀關以西便是秦人自己的國了。
我們不必再向天子朝貢,不必再與諸侯虛以委蛇。
從今往後,也不會再有諸侯敢涉足函穀關,更不會有人來打攪你的安寧。
你在九泉之下看著吧,待我秦國東出函穀關的時候,這天下,將不會再有任何一國能夠抵擋我秦軍之鋒芒——”
將杯中酒水一飲而儘,他又沉默了良久,隨即有些歉意的說道“讓兄弟們再等一等,寡人遲早有一天會替你們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