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蜀國的國君是一位仁愛的國君,百姓都敬愛他,但是卻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為他去死。
但麵對巴國的入侵之時,蜀國的士兵都惦記著家裡的妻兒老小,惦記著家裡的土地,所以,並不甘心就此死去。
加上蜀國君寬仁,就算是對犯了錯的士大夫與百姓都能夠寬恕他們的罪過,所以蜀國的士兵就算是當了逃兵,也不擔心回家之後會被蜀王問責。
以至於蜀國與巴國方才交戰,還沒有等兩軍正式開始廝殺,蜀國的軍隊便先逃了三分之一。
而剩下的蜀人一見自己的袍澤逃了,甚至還有部分的將軍都提前逃了,他們又怎麼會傻到繼續留下來送死?
戰爭還沒有開始多長時間,蜀國便自己先逃了一半以上的兵馬。
剩下的倒是一些熱血男兒,奈何寡不敵眾。
在人數眾多,悍勇爭先的巴軍士卒麵前,剩下的士卒根本就不夠看。
故而兩次大戰之後,蜀國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敢於作戰的精銳,隻剩下了一群聞風喪膽的逃兵。
蜀國不是沒有看清大軍慘敗原因的將領,隻是蜀國的這些將領大多都是世襲的公卿。
那些戰敗逃亡回來的將領,多少都與他們有些關係,為了不讓自己的這些親族受到處罰,他們也隻能夠選擇閉嘴不言。
白毅還沒有抵達蜀國的時候,便從蜀山姬耳中得知了她這位父王的仁愛。
“就算是在戰場之上逃亡回到本國的士卒與將領,貴國的國君也不會懲罰他們嗎?”
白毅敏銳的察覺到了蜀國的病症之所在,直接開口向著蜀山姬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蜀山姬絲毫也沒有意識到問題,反倒是十分得意的說道“父王的仁德古今未有,他非但沒有懲罰那些敗逃的士卒,反倒是親自前往慰問,並且給予他們將功贖罪的機會。”
白毅眉頭緊皺,隨即開口說道“難道蜀王就不擔心,他們還會再次臨陣脫逃嗎?”
蜀山姬聞言之後理所當然的說道“父王仁德,已經寬恕了他們的罪行,他們又怎麼會再繼續辜負父王呢?”
白毅沒有說話,隻是通過隻言片語他便已經了解到了蜀國戰敗的根源。
蜀國之所以會失敗,乃是敗在將士畏死,而國家軍法不明,甚至是形同虛設。
相比較於與敵死戰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臨陣脫逃無疑於是最實惠的選擇。
彆說是蜀國的士卒,這種事情擱在秦國,秦國的士卒在遇到逆風仗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的兩腳抹油。
反正逃亡也不會有代價,留下來便有死亡的風險,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應該怎麼選。
在白毅看來,蜀國之所以還沒有亡國,純粹是因為蜀國的人口眾多,土地麵積寬廣,再加上道路崎嶇。
還沒有見到蜀王,白毅便已經製定了一係列的方案。
他最初想的是嚴明軍紀,對那些臨陣脫逃的士卒予以斬首示眾。
對於驍勇善戰的勇士,給予相對應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