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家宴之後,秦王點起麾下精銳之師一萬五千人,誓師之後,便浩浩蕩蕩的親自領兵直奔武都而來。
武都太守召本初今年二十五歲,乃是鹹陽學宮早一批的弟子。
能夠在三十歲之前便成為一地太守,除了他本人讀書刻苦之外,也跟他曾經是召國宗室的出身有著極大的關聯。
召本初的出身讓他早早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相比較於其他庶民學子,自然有更大的優勢。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出身,讓他在成為武都太守之後,多了許多的壓力。
畢竟,總會有一些人對召國宗室的後裔不放心。
在麵對彆人的質疑與猜忌之時,他絲毫也沒有因此而變得憂慮,反倒是越發謹小慎微。
治理武都兩年之久,憑借著武都乃是秦國西南門戶的地理優勢,在與商,褒,巴三國的貿易之中為秦國賺取了大量的商業稅收。
武都地處秦巴山地,境內溝壑縱橫,峰巒疊嶂。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武都既有北國之雄奇,又有南國之靈秀。
氣候宜人,但是卻因為多山多林,再加上又是秦國滅亡的羌人聚集之地,所以,召本初治理此地一年之後便放棄了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的想法,轉而開始把主意打到了當地的礦業上麵。
而武都已經被探明了金鐵銅煤等多種礦物資源,並且礦藏豐富,這極大的激發了當地百姓的開采熱情。
曆時一年多的時間,當地百姓便憑借著挖礦給自己賺取到了大量的金錢,徹底的改善了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往往一人下礦挖礦,一年便能夠賺取到供養一家五口三年吃喝的秦幣。
若是兄弟多的,有那麼個一起挖礦,一年的時間,更是直接成為當地富戶,蓋起了最新式的磚瓦房。
當然,挖礦自然少不了礦難的風險,但是召本初早早的製定了嚴格的礦洞管理製度,務必以礦工生命安全為重。
一年的時間裡發生了一次礦洞坍塌,導致三名礦工遇難。
召本初親自帶人撫恤,撫恤金之豐厚,讓很多礦工都忍不住眼紅。
許多羌民孩童紛紛唱起了童謠“放牧三年喲,不及礦洞一年。辛苦十年喲,不及礦洞一埋喲——”
這極大的激發了礦工們的工作熱情,在這個人民最不值錢的時代,他們拚了命的工作,隻為了給自己的父母妻兒最好的生活。
然而被發掘的礦藏終歸有限,故而礦工的身份,在羌人之中也成了搶手貨。
很多原本討不到老婆的羌人,在成為了礦工之後,跑來家裡示愛的姑娘都能夠從院門口排到正屋門口。
眼看著礦業與商業開發得差不多了,召本初原本就開始計劃著在武都修建一條直通附近城邑的道路。
隻是他的規劃是從西向北,打通武都與秦國內部的通道,以此來為武都創造更大的貿易價值。
然而秦王欲南征巴蜀,卻是要以武都為大本營向南方開辟道路。
這改變了武都的發展規劃,讓召本初不得不重新開始考慮接下來武都的發展重心。
畢竟,秦國與巴蜀兩國交戰,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