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個人中,至少有十四個人是來狀告南安的,十六個人是來狀告召邑的那些官吏。
還有三個人則是想要借機誣告,結果被秦壽識破了他們的鬼域伎倆,當即宣布將他們的罪狀公之於眾,而後判處了十年“勞改”。
秦國正好需要修建水渠,用於改良國內的良田。
也需要修繕道路,用於貫通秦地與巴蜀兩地之間的聯係。
而今,這些人竟然敢來誣告,秦壽自然是不會跟他們客氣。
秦壽不是沒有想過要殺了他們,但是這個時代的百姓是愚昧且又怯懦的。
如果自己當真殺人,哪怕是殺一些誣告他人的奸賊惡徒,也依舊會讓百姓心生畏懼。
所以秦壽隻是判著他們勞改,既為了警告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奸險小人,也不至於嚇壞那些真正有冤屈的百姓。
三十多宗案件審理完畢之後,秦壽又在召邑待了三天的時間,見確實沒有什麼人前來鳴冤之後,他將這些案件中涉及的秦國官吏統統審查了一遍。
其中大奸大惡之徒抄家問斬絕不留情。
情有可原之事,則是依法裁決。
沒有因為自己是秦王,也沒有為了收攏民心而刻意的加大量刑。
作為一國之君王,無論是寬仁還是嚴酷,都不會有人敢有置喙。
但是作為一國之君,身上的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一言一行所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大。
若是不能夠秉持公正,勢必會引發秦國上行下效,導致秦國的法紀受到影響。
在解決了召邑之事後,秦壽繼續啟程西巡。
卻不想他剛剛離開召邑之後不久,召邑的事情便傳到了鹹陽。
南懷孝雖然不曾位列九卿,但是其權力與地位卻是絲毫不亞於九卿。
在他成為禦史中丞之初,原本想的也是好好的為國效命,希望將來能夠更進一步。
然而他很快發現,秦王信任鹹寧更甚於當朝丞相薑默。
就算他傾儘畢生心力,恐怕也沒有辦法取而代之。
他似乎,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了自己所能走到的官位極致。
又想到自己的後人之中,幾乎沒有什麼優秀的人才。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隻能夠儘量的與南氏宗族加深聯係。
他不是不知道包庇南懷娣會給自己留下一個天大的麻煩。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這麼做。
而在做下這件事情之後,他的內心又開始糾結起來。
如果這件事情當真被捅破,不單單是他要受到懲罰,甚至包括整個宗族也會受到清算。
他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想到事情還是暴露了。
當他得知南懷娣被削爵為民,召見方被啟用為召邑太守之後,他便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