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就在秦龍驤在北方與犬戎獫狄大戰了一場的時候,南方的褒國也發生了一場驚天巨變。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秦龍驤打通子午道,率領大軍奇襲褒城說起。
因為秦軍來的突然,再加上褒國先君重病,褒國世子唯因為惶恐提前逃離了褒城。
國家危難之際,身為褒國塚宰,褒侯幼弟的季常臨危受命,繼承了褒侯之位。
原本以為與秦國之間將會展開一場關乎國運的生死大戰,卻沒想到秦國竟然隻是借兵借道。
秦褒兩國就南下巴蜀之事達成合作,從此以後,秦褒兩國修好,也算是給褒國換來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褒國地處長江沿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乃是西南富庶之地。
褒國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了近千年,穩坐南國之首的位置數百年,靠得便是這裡優越的地理環境。
單單隻是褒城與南鄭這兩個地方,便聚集了上百萬的褒國人,整個褒國加起來,總人口數量也高達一百五十萬人。
這個人口數量相比較於曾經的巴蜀庸等國來說要少上一些,但是,論國民的生活水平,國家的軍事實力,還有國家的糧倉儲備。
巴蜀庸三國根本無法與褒國相媲美。
而今所謂的南國,隻剩下了褒國這一個國家。
新任的褒侯是一個識趣的人,他知道順應時代的洪流者昌,逆轉時代洪流者亡。
所以,從他繼位之後開始,便逐漸斷絕了與周國之間的聯係,轉而開始與秦國交好。
兩國雖然還沒有正式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但是彼此之間的態度卻是極為曖昧,甚至已經有了聯合拓寬子午穀,開辟秦褒直道的想法。
然而,也正是因為褒侯急於抱緊秦國大腿的舉動,給褒國引來了一場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褒國先君有二子,長子死在了商人的手中,次子褒唯雖然不成器,但是也被當做褒國世子培養了十幾年的時間。
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他雖然沒有什麼大的長進,但是,手底下卻是籠絡了一批想要借機爬上高位的門客。
秦軍兵臨城下之時,這些投機取巧之輩便隨著褒唯一起跑到了南鄭。
南鄭乃是褒國第二大城邑,城中人口眾多,乃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
褒唯憑借著自己世子的身份在這裡逐漸站穩了腳跟。
褒侯季常繼位之後,為了不冷淡了亡兄唯一的遺孤,便索性將南鄭劃給了褒唯作為封地。
不得不說,褒季常當真是一個寬厚的君子,曆朝曆代之中,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君王能夠有如此胸襟。
然而可惜的是,褒唯卻並不領情。
準確的說是,褒唯手底下的那些門客並不甘心。
他們原本想的是成為褒唯的門客,以此為進身之階,將來能夠有機會在褒國朝堂之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