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後,褒國的社稷,宗廟就此斷絕。
當白起回到鹹陽的時候,恰逢秦王率大軍歸國,白起借機向秦王獻上褒國的俘虜。
為了記錄白起的功績,秦壽為白起修建了一座“白將軍獻俘碑”。
白起通過這個功績,證明了自己能夠獨當一麵的能力。
他繼承了白毅的爵位,得秦壽授將軍職,可與秦龍驤一般自設一旗號。
恰逢李亞夫在蜀地三年傷了根基,身體大不如前,自覺無力繼續守衛王宮,已經向秦壽請辭。
秦壽雖然不舍,但還是準許李亞夫解甲歸田,留在鹹陽做了一個無官無職的勳貴。
至於接替李亞夫的人選,自然沒有比白起更加合適的了。
而就在秦壽安排好了鹹陽之事後,卻並沒有留在鹹陽,而是再次馬不停蹄的領兵北上增援秦龍驤。
大軍行至義渠,便遇到了已經領兵回轉的秦龍驤。
從秦壽從秦龍驤口中得知,獫狄派兵增援犬戎,與龍驤鐵騎在獫狁大戰一場之後便護衛著犬戎殘部去了獫狄。
龍驤鐵騎在一場大戰之後也是損失不少,再加上軍中的糧草之眾已經日漸緊缺,便不得不領兵回轉。
哪怕是已經取得了偌大的戰果,秦龍驤依舊對自己的表現十分不滿,執意向秦壽請罪。
而在請罪完了之後,他又替白馬義從向秦壽請功,希望秦壽能夠追封白馬義從。
秦壽同意了秦龍驤的請願,追封白馬義從為秦國“義士”,但是卻並沒有賞賜爵位,金銀等等。
秦國需要白馬義從的血性,卻不需要一群擅自組織起來的武裝力量。
所以,秦壽不能夠打壓白馬義從,卻也不能夠鼓勵白馬義從。
他肯定了義從們犧牲性命的價值,卻並沒有給予他們“編製”。
這顯得更不近人情,但,這便是秦國的國法。
秦國兒郎,召之能戰,戰之能勝,勇冠三軍。
但是,秦國兒郎卻不能夠好勇鬥狠,不能夠恃強淩弱,秦國的官吏,將官等,不論是何種身份,都不能夠組建自己的私人武裝。
就算是將軍的親衛,那也是要由國家供養。
這一點,對於眼下這個吃誰家飯,為誰家賣命的時代來說至關重要。
秦壽已經暗自下定了決心,等到與犬戎之間的戰爭結束之後,便要在秦國推廣這一條新的律法。
他原本以為還需要一場大戰,卻沒想到犬戎王竟然這麼輕易的就放棄了他的國家,帶著一部分的族人到獫狄去苟延殘喘去了。
經此一役之後,秦國的西北,西南乃至於腹地威脅都已經徹底清除。
有了犬戎這個天然的馬場,還有遊牧民族這些天然的騎士,要不了十年的時間,秦壽便可以兵出函穀關,問鼎天下了。
然而,就在秦國訓練強兵,兵出函穀關之前,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秦壽沒有帶著秦龍驤回鹹陽,而是讓他率領龍驤鐵騎坐鎮草原,擴充龍驤鐵騎,訓練新兵,隨時應對獫狄與犬戎的反撲。
而他自己則是回到鹹陽,將所有鹹陽學宮的夫子們彙聚一堂之後,秦壽終於開口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孤既受命於鹹陽,便在鹹陽開設學宮。對內,是希望能夠廣施教化,培養人才,令我秦國人人如龍。
對外,卻是希望能夠探討學問,百家爭鳴,尋求一個濟世救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