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若是對待臣子像是家養的奴仆,臣子對待大王便不需要有什麼忠義,隻需要對得起大王給予的俸祿便是。
但若是大王對臣子如同草芥,那麼臣子便應該視大王如同仇寇。
周國剝削我們的糧食,奴隸我們的體魄,卻把我們如同草芥一般拋棄。
這樣的國家,又憑什麼讓我們為他儘忠?
若是秦王有詔令,我牛二恨不得扛著鋤頭跟著秦王的大軍一起去攻打周國的城邑。
若非是秦王下令禁止,我牛二至少也要扛著袋子,裝著泥土去幫助秦王填平周人的溝池。”
牛二說的越來越激動,最後都忍不住揮舞起了自己的拳頭,大有一副隨時準備為秦人上戰場跟周軍拚命的架勢。
而伴隨著他的舉動,那些受到他感染的周人也紛紛與他一起舉起了自己的拳頭,開始七嘴八舌的附和起來。
哪怕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沒有聽懂到底是啥意思,但是,這些並不影響他們為牛二喝彩。
人群之中的秦吏呆呆的看著牛二,腦海中回想著他的話。
“這,原話是這樣的嗎?”
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讀那麼多書,貌似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若論感染力,似乎還不如牛二這個看似粗鄙的農夫。
牛二的話很快便傳開了,城內的百姓也越發擁護秦人。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秦王的仁德起到了作用,讓他贏得了瑕邑的民心,也改寫了他的命運。
此時的秦王並不知道後方發生的事情,他率領著麾下的大軍抵達了上陽。
然而此時的周太後卻是已經拋棄了上陽,據說是直接帶領著麾下的大軍退向了洛邑。
甚至,他們還提前通知了焦邑的商軍,讓商國的軍隊也一同離開。
秦王並沒有遲疑,依舊是留下了一些士卒坐鎮上陽,隨後繼續進軍,直逼周國的都城洛邑而來。
這一戰,他誓要誅殺周太後,以報國仇家恨。
然而很快他便發現,周太後每撤離一地,總會帶走當地所有的糧食與軍士,隻留下了那些“無用”的百姓。
秦國的糧草充沛,但是在沿途賑濟百姓的情況下,依舊讓秦軍的糧食消耗巨大。
“大王,不要再繼續分糧了,若是再繼續下去,末將恐怕軍中的糧草會有所不濟。”
眼看著大軍越發深入周國的疆域,軍中的糧食卻越來越少,便有將領忍不住開口勸說起了秦王。
秦王聞言之後說道“周太後試圖通過百姓來拖垮我們,孤王早就預料到了她的目的,所以,在上陽的時候,孤王便已經派人通知世子,要不了兩個月的時間,援兵與糧食便將抵達洛邑。”
諸將聞言之後滿心不解,“如今的秦軍勢如破竹,隻需要糧食補給便足夠了,怎麼會需要援兵?”
眾人雖然不解,然而卻沒有人質疑秦王。
因為,秦王從來沒有出過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