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領頭人再次聚集在一起之後,結果都發現了對方的難處。
此時義軍士氣大跌,要想正麵強攻已經不現實了。
而他們都是陳武帶出來的兵,陳武一直都有向他們灌輸“為何而戰”的思想價值觀念,讓他們去劫掠吳國的百姓,他們也是遲遲下不去手。
此時的吳國都城之中,吳王差的臉上滿是笑意,絲毫也沒有因為叛軍兵臨城下而驚慌失措。
吳都城高池深,雖然隻有幾千名士卒守衛,但是卻可以發動城中百姓參與守城。
而早在他篡位之前,為了防止周圍的城邑大夫聯合起來“謀反”,他已經提前以備戰為由,將各地庫存的糧食全部運送到了吳王都。
而吳國本就是一個剛剛興起的大國,像是這樣的大國往往會存在一個人口“集中化”的趨勢。
吳國主要的人口集中在吳王都,吳國的糧倉也集中在吳王都,隻要叛軍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都城,那麼,等待叛軍的便隻剩下等死或者投降這兩條路。
畢竟,就算他們狠下心來去搜刮那些城外的百姓,也根本沒有辦法養活這麼多的軍士。
“七天,再過七天…”
…
就在吳王差內心做著美夢的時候,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卻是已經踏上了吳國的國土。
“越國君,你真有把握說服他們嗎?”
這支軍隊的統帥乃是秦龍驤,按照他的想法,本該是率領三千越軍突襲吳軍,在消滅了吳軍之後,再尋機會與吳王差決戰。
然而吳踐卻表示“吳國與越國的恩怨持續了這麼多年,現在已經是時候將其了結了。”
吳踐決定以使臣的身份親自前往吳國義軍作為說客,以求能夠收服這支吳國的勁旅。
隻要得到了這支精銳的吳軍,越國便可以直接繼承吳國的一切,一躍成為東南霸主。
在這巨大的誘惑之下,吳踐選擇了鋌而走險。
“就算是隻有三成的把握,踐也要儘力一試。寡人此去禍福難料,若是寡人出了什麼意外,希望將軍念在越人對秦國一片忠心的份上,能夠善待我越人百姓…”
吳踐心底清楚,一旦自己死在了吳營之中,秦人雖然依舊會扶持自己的子嗣繼承越國的國君之位。
但是他的子嗣年幼,國中又沒有足以與秦龍驤抗衡的賢才。
等到他的子嗣長大之後,越國恐怕都已經被秦龍驤並入秦國去了。
他想要賭一把,賭贏了之後越國會直接繼承吳國的一切,在之後與秦國的聯盟中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
如果賭輸了,也不過是賠上他這一條命,越國有秦人的照撫,也不會被吳人重新奴隸。
秦龍驤看出了他的想法,但是他卻並沒有阻止吳踐。
在地圖之上看吳越,其國土麵積絲毫不弱於商周,看上去似乎也是一個龐大的國家。
然而當他到了越國之後,卻發現越國的國土麵積雖然寬廣,但是大多數的國土都處於深山密林之中,並沒有多少適合耕種的土地。
再加上吳越的人口數量稀缺,兩國人口就算是加在一起,恐怕也隻有百萬之數。
這麼一點總人口,甚至都比不上秦國如今的一個都城。
故而在他來到越國那一刻開始,他便從來也沒有將吳越當做秦國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