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等待複仇的這一天,也同樣等待了二三十年的時間。
要說全天下最能理解羅曾,恐怕便是他允辛了吧!
二人“同病相憐”,故而很快便聊在了一起。
但是他們這種友好的交流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緊接著二人便又爭論了起來。
羅曾認為,應該率大軍從巴蜀之地一路東進,在攻占了庸地之後,再與秦太子麾下的大軍在楚國集結於一起,而後共同發兵圍攻郢都。
然而允辛卻認為,楚國地廣人多,若是一步步蠶食過去,耗時日久不說,還會分散麾下的兵力。
等到完全占領了整個庸地,分兵把守之下,二十萬虎賁軍恐怕便要減少五六萬。
若是楚國守軍豎壁清野,途中耗費的時間隻會更長。
故而允辛以為,應當利用長江水路,順流而下直取郢都。
若是攻破郢都,楚國便將陷入群龍無首之境地。
如此一來,便可輕易滅亡楚國。
然而羅曾卻認為郢都乃是楚國都城,並非是輕易可以攻破。
若是大軍被拖在郢都城下,後方糧草補給不足,二十萬秦軍恐怕便會淪為甕中之鱉。
允辛見無法說服羅曾,當即皺眉言語相激道“當年出奇策,率先進攻巴中的虎賁將軍何至於如此畏首畏尾?”
羅曾聞言之後也不甘示弱,同樣反唇相譏道“丞相坐鎮鹹陽二十年,向來穩重,今日怎麼如此急切?
須知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若是一味用奇,這不是拿二十萬將士的性命開玩笑嗎?”
允辛聞言之後沉默了片刻,隨即再次開口說道“但若是步步蠶食,拖延日久之下,必定消耗良多,楚國也會有更多的時間訓練新兵。
如此一來,我大秦兒郎的損失不是更大嗎?
若能以奇策一舉亡楚…”
允辛的話還沒有說完,羅曾卻是突然間開口問道“允相此言,是真的為我大秦考慮,還是心中複仇之火難抑,恨不得立即亡楚?”
羅曾這句話已是誅心之言,當即便讓允辛啞口無言。
此時此刻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出於何種目的。
就在允辛陷入茫然之際,羅曾卻是突然間開口說道“不過,允相說得也有道理。若是拖延日久,難免會給楚國更多的反應時間。
不如,你我二人分兵兩路,迅速占領楚西之地,而後於羅城合兵一處,直襲郢都。
若是楚軍未能擋住白起將軍,那麼我們便可以在郢都城下與太子彙合。
若是,楚軍能夠擋住白將軍,等我們圍攻郢都之時,也能夠攪亂楚人陣腳,讓主人首尾不能相顧。”
允辛聞言之後也是欣喜,當即點頭答應下來。
隨後,羅曾與允辛各領十萬兵馬東征,允辛沿江而下,直逼羅城而來。
而羅曾則領兵攻伐庸地,沿途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
三個多月之後,允辛與羅曾在羅城彙合,想到沿途的遭遇,二人一時之間都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若楚人皆是如此,縱有百萬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