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秦被秦壽安排人送回了驛館之中。
燕國使者紛紛圍攏上來關心張秦道“張相,您受苦了!”
這群人表麵上是在關心張秦,實際上心底卻都是在擔憂此行出使秦國的目的是否能夠達成。
畢竟,他們可是親眼目睹了秦人以及秦王對於張秦的厭惡。
昨天夜裡,他們聚在一起徹夜未眠,商量的大多都是換下張秦這位令秦王厭惡的燕國主使。
然而,在確定了換下主使之後,他們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繼承張秦的主使之位。
不論是誰都沒有信心,可以說服已經勝券在握的秦國退兵。
設身處地的考慮,他們若是秦國的臣子,也不會願意秦國在這個時候與列國握手言和。
最終,因為沒有人願意主動接過新主使的差事,所以張秦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保住了自己位置。
仿佛是看出了這些人的憂慮,又仿佛是時機已經成熟。
張秦突然間笑著說道“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張某挨了秦王的杖責,斷了兩條腿。
卻也因禍得福,由此見到了老秦王。
憑借著張某這三寸不爛之舌,已經說服了老秦王退兵…”
“老秦王?”
眼看著張秦滿臉自信的神色,眾人在驚呼一聲之後,隨即露出了驚喜之色。
“他老人家竟然會主動與我們和談?”
秦壽在位之時,列國諸王與公卿私底下都稱之為“秦賊”。
然而張秦在燕國多年努力之下,列國諸侯對於秦王的負麵評價逐漸被扭轉。
他們更多的了解到了老秦王的光榮事跡,許多燕國人都由衷的欽佩這位一手建立起強大秦國的君王。
在得知老秦王出麵乾涉,願意與列國和談的事情之後,眾人的臉上都滿是驚喜之色。
他們絲毫也不懷疑張秦是在誆騙他們,也不懷疑這是不是秦王的陰謀。
畢竟,老秦王用兵雖然詭計多端,但卻是一個極為重視信諾的人。
他若是答應了和談,那便絕不可能誆騙他們。
就在眾多副使滿心歡喜之際,張秦卻是又突然間開口,給予了眾人一記心靈重錘。
“不過,老秦王也有幾個條件——”
原本滿臉驚喜的眾人頓時冷靜下來,隨後將目光看向張秦,等待著他接下來的話。
“什麼條件,張相你就彆賣關子了!”
過了幾個呼吸的時間,眼看著張秦默然不語,終於有人忍不住主動開口問了出來。
其他人見有人帶頭,便也紛紛出言詢問。
“老秦王認為,自己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了秦國,並且將秦國發展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在他看來,他的功績已經遠甚於周武王。
他不甘心自己死後,後世史書之上隻載他為王。
所以,他想要稱帝,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伴隨著張秦的話音落下,燕國使臣們互相對視起來,誰也沒有開口提出反對意見。
反正“天下共主”的名頭也不是燕國的,周天子都不急,他們這些燕國的臣子急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