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考詩詞,詩詞可以不限題材,不限時間地點,隻要你自己能夠寫出你自己做的做好的一首詩,就可以。這點絲毫不能難道陳燁,開玩笑,唐詩宋詞三百首在腦子裡呢。
陳燁隨意寫的一首詩,就趴在那裡呼呼大睡
第三場考策論,陳燁有些無語,這一次直接考到如何賑災,如何消滅蝗蟲?這不是自己剛剛經曆過的嗎?
按照自己實際的賑災經驗,寫出自己對於賑災的看法,如何去預防蝗災等等。
寫完之後陳燁覺得神清氣爽,好久沒這麼爽快了,終於放下心了。
府試結束之後,緊張的閱卷就開始了,朝廷曆來重視選舉,為了避險,地方最大長官不能閱卷,下麵的人可以閱卷啊,還有一些有名望的讀書人,選出前三甲,試卷要放出來,讓人評價。
前三名不能作假,府試選出前十名,一般會留兩個名額給後台,這都是官場默認的方法。
不過他們要在短短五天內,閱出9千份試卷,還有進行評選,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三門隻要有一項不合格,直接就被淘汰。雖然試卷看起來比較多,實際很少會有人通過。
貢院,一間寬敞的廳堂之中。十幾位考官坐在一個超大桌子拚成的座子上,他們圍著桌子坐,他們麵前的桌上,放著一人多高的試卷,分科目進行排列,考官也是分科目進行評選。
廳堂之內,有的考官喜笑顏開,有的人考官怒目而斥。
“狗屁文章,語句不通,淘汰!”
“做標記,文章不通,淘汰!”
“畫了一副畫,真是奇葩,淘汰
“這篇文章好,通過”
“試卷上寫小說,淘汰”
“我是宰相之子,,你咋不是太子呢?淘汰”
“抄襲破秦淮,淘汰”
“都知道這首詩是陳燁所做,還敢抄襲,你說怎麼想的”
“這首詩我都快看吐了”其他考官附和道。
府試是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隻要通過,就是候補官員,再怎麼差,也會安排一個一官半職。沒想到這裡麵的水份真多,也難怪,很多窮苦的孩子,書都買不到,怎麼會答題這麼好呢?
“說真的,今年的考生好像比去年好一些,有些題大部分都能答出來。”說完的是負責這次府試的負責人,吏部侍郎黃清波。
“侍郎不知道吧,我們現在杭州的貧苦學子也能買到便宜書了,當然回答的要好一些”
“難怪、難怪,這都是盧刺史,有功,我要稟告聖上”其實吏部侍郎黃清波是宰相身邊的人,當然知道這一次的目的是什麼了?
侍郎黃清波每拿到一份試卷,他都會先整體看看,是不是有些特殊的標記,這個可不能淘汰。若是有字跡過於潦草的,或是試卷臟汙,有明顯標記的,便可以直接判為淘汰。或者觀點不合的考生也直接淘汰,作為考官,他有這樣的權力。
黃清波拿到一個試卷,看到一首詩,被震撼了,沒想到這首詩寫的這麼好,無法描述啊,簡直是詩聖啊,放到京城也沒有人能夠做得出。
打聲念到“《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其他考官聽到如此美妙的詩句,都湊過來看看,一個個讚歎不已。
“我猜這份卷子是陳燁的,各位敢不敢打賭。”一個考官說道。
“你說的是那個文曲星下凡?”
“陳燁是做得出這樣的詩句來”
看著這些考官七嘴八舌,一直認為杭州也就陳燁做的出來,對這個陳燁很是好奇。
做主道“這一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