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把槍闖天下!
吾敢當道,“那我們要怎麼打?聽說楊康與劉明峰兩處也出兵增援洪不發了!”
車千秋道,“楊康與劉明峰雖然出兵了,卻不會立即參與戰鬥,楊、劉二人可能會圍觀。畢竟吳峰不是好惹的!我們先做好出兵的準備,過不了多久,吳峰就會派人送厚禮來求我們了!”
正如車千秋所料,沒多久吳峰就派使者送了幾十車的財物前來求救。
車千秋收下使者送來的財貨,答應吳峰一定會出兵相助。
然而,洪不發與吳峰在落陽縣與廂城縣外的十裡坡大戰了七日七夜後,車千秋卻始終不發一兵一卒。
吳峰剛開始還能應付洪不發的軍隊,後來楊、劉二軍參入戰鬥,吳峰就有些吃不消了。不斷的派人催促車千秋出兵相助。車千秋這才點了四員大將(張天獅、牛耿、林如水、李鬼)整了三萬大軍北行,欲攻打安陽郡的邊陽縣。
牛耿問道,“我們發兵不去東山郡相助吳峰,卻要去攻打劉明峰的安陽郡做什麼?”
車千秋道,“這叫‘圍魏救趙’,倘若我們去助吳峰跟洪、楊、劉三軍相鬥,一定討不到好處,現在我們發兵進攻劉明峰的安陽郡,劉明峰自然就會調兵回來,如此一來,我們不就為吳峰去了一方勢力了嗎!”
李鬼道,“三哥可是商人出身,絕不做虧本生意。此行不僅幫吳峰去了一方勢力,還能撈他幾座城池!”
車千秋笑道,“鬼子說的對!”
牛耿突然甩了李鬼一巴掌,喝道,“哥哥們在說話,有你插嘴的份嗎!?”
李鬼一臉委屈,捂著被打的臉,向張天獅報怨道,“大哥,二哥老欺負人,你都不管的!”
張天獅望了牛耿一眼,故作生意的樣子,喝道,“二弟,以後不準再欺負四弟了!”
牛耿恨恨道,“大不了以後不當著你們麵欺負他!”
李鬼又把不滿的眼神拋向車千秋,車千秋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二哥的脾氣,這麼不識趣怪誰呢!?”
邊陽縣是座大城,城中守備物資豐饒,守城大將叫臧資,是劉明峰手下的一員得力戰將,武藝驚人,之所以派他駐守邊陽縣,主要就是防禦車軍。由於他性格暴躁,好多人不讚同他來守城,劉明峰卻認為除了他,沒人能抵擋住車軍。將其派發至邊陽縣時,劉明峰為保萬全,不僅叮囑他堅守不戰的策略,還給他安排了一個監軍,做為約束。
車千秋在其二十裡外駐下軍隊,派人招降。臧資不降。
車千秋下令攻城,十日不克,兵士為攻城傷亡的有兩千餘人。
車千秋於是停止攻城,與眾商議如何誘其出城決戰。
林如水道,“我聽說邊陽縣守將臧資性格暴躁,容易被激怒,不如派將前往辱罵,誘其出戰。若是斬了其人,城內軍心不穩,堅城也就易下了。”
眾將讚同其意。
張天獅手持雷神錘,把馬二十裡隻身前來叫戰。
臧資氣極,抄起鐵槍騎上戰馬便欲出戰,剛到城門處,便被監軍攔下。
監軍道,“主帥說隻許堅守,不許出戰!”
臧資道,“敵將欺我城中無人,得讓他們見識見識我的厲害才行!”
監軍道,“將軍不可為一時義氣壞了軍令啊。”
臧資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與敵方一將對一將,有什麼可擔心的!不然隻會挫我軍威,傷我士氣!”
監軍苦勸不住,隻得由他而去。
臧資座下黑駿馬,手持黃龍鉤鐮刀,飛奔出城,見敵將威武高大,不禁一懍,暗讚一聲“好一條大漢!”
張天獅見臧資頭大身魁,虯髯滿腮,墨眉牛眼,一臉凶相,倒也肅然起敬,“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臧資道,“邊陽縣守將臧資,你又是誰?”
張天獅道,“車皇手下大將張天獅!”
臧資道,“哼!我聽說車千秋自稱是‘黃帝’,這麼不要臉的自誇,天下隻怕就他一人!”其時,方外之人隻道車千秋所稱的“皇帝”是“黃帝”。黃帝是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極受世人愛戴。
張天獅冷冷一笑。
臧資道,“劉(明峰)、車(千秋)兩軍向來交好,如今為何向我們動兵?”
張天獅道,“劉明峰助紂為虐,我皇自然要來討伐!”
臧資道,“‘紂’指何人!?”
張天獅道,“‘紂’便是洪不發了!”
臧資道,“可笑!吳峰不安太平,屢在邊境滋事,洪盟主發兵教訓他是應該的。車千秋才是真正的助紂為虐!”
張天獅將雷神錘一揚,道,“費話那麼多乾什麼!?今日讓你有來無回!”
臧資道,“大言不慚!看刀!”說著提刀向張天獅衝去。
張天獅見臧資大刀翻轉而來,也不閃避,蓄力晃了兩下,便將臧資來招化去。
臧資第一招是“六合刀法”中的起勢,六合刀法,是三百年前名叫唐仲的人融合六家刀法所創,六合刀法取六家刀法之所長,隻攻不守,也可以說是攻便是守,守便是攻。絕對是戰場殺敵的一門極實用的大刀之術。
臧資一招未窮,次招已出。大刀在空中涮涮數下,如天龍從上飛下,迅捷威猛。張天獅認得此招,是“龍相刀法”中一擊殺招“單龍搶珠”,但使將開來,卻又似是而非。此招陽中有陰,剛中有柔,絕不可強攖其峰。
張天獅見刀刃砍到,蓄力於臂,圈轉錘頭,用巧力斜帶,座下馬因此奔出幾步,張天獅側身一個“後背栽錘”,兩招下來,儘化其威猛的刀勢。
臧資連出數招,都未得成,不由的發燥。刀法稍有疏忽,張天獅的鐵錘便呼嘯攻至。交手百餘招後,漸感疲力。原來六合刀法隻攻不守,是極耗精力的打法。而張天獅所使錘法是春秋末期魯班重孫魯角所創,共三招,分彆是硬、猛、捷,因此取名“魯氏三錘”,當初魯角創此三招是為雕刻如石般堅硬的鐵樹之木,並無戰場搏殺之意,後被一石匠借鑒改良用此三招雕石,接著又被其好武之子衍化進錘法之中,就成了現在的“魯氏三錘”。雖說是“三招”,卻並非隻有“三招”,道家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魯氏錘法宗旨在於一個“意”字,“意”豐者,可將“三招”化為百招千招萬招,“意”寡者,隻有此“三招”。臧資跟以“意”為招的張天獅久戰,自然難討好處。
安陽郡邊陽縣、倉門縣、樓車縣、止留縣、ly縣連月縣、j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