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現子歸!
碧空如洗,纖雲不染。
偌大的太傅易府裡外掛滿了紅綢,前廳賓客接踵而至紛紛道賀,後院家仆都掛著喜顏係著紅腰帶端著茶壺點心快步走去伺候,東廚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易四公子韶華房裡倒是清淨,婢女杜鵑扶著韶華在他身後放了兩個軟墊撐著他坐上軟榻,伺候韶華喝了湯藥才退下。
太傅夫人楊氏坐在軟榻前難掩哀傷和倦怠,通紅的雙眼怕是一夜未眠。
“若是你身體不適,那便不去了,好生歇一歇。”楊氏幫韶華掖掖被子說道。
暗光下,易韶華的麵色略顯蒼白。
他用手輕拍胸脯順著氣,微弱地喘著氣道“今日二哥成婚,我身為嫡子若是不去應酬一番難免落人口實,還連累了母親。”
楊氏長歎一口氣,眼底略過陣陣憐惜,道“難為你懂事,還事事替我著想。”
易韶華道“母親快彆這樣說了。”說罷拿著手帕捂在嘴前又咳了起來,婢女端了茶杯來,小心的拍著他的背。
“太太,羅姨娘說給新婦準備的一對吉祥如意金釧不見了,讓您幫忙去找找呢。”羅姨娘身邊的婆子曾媽媽跑來傳話。
楊氏有些不耐煩的轉過頭“不見了便多派個人找找,難不成我去了就能尋著了?”
“母親,你且去吧。”韶華喝了口茶緩了緩說道“我已無礙了,換身衣裳就去前廳。”
楊氏瞧著韶華慘白的麵色,也隻得點了點頭。
又轉頭跟曾媽媽說“你先去吧,我即刻過去。”
又轉過頭拍了拍韶華的手道“我先去了,你若撐不住了就回來歇著罷。”說罷特叮囑了婢女好生伺候才離開。
韶華隻瑟瑟笑著點頭,輕聲說著“知道了”。
皇宮。
太後宮殿倒是安靜,宮人守在門外連喘息都異常地小心。
言墨和敬亭山行完禮入座。
太後笑盈盈望向言墨,微微點了點頭,問道“墨兒幾時到的,可見過皇帝了?”
亭山沒規矩慣了,沒等言墨回話便笑道“母後,是皇兄特命我們過來的,還說忙完政務要來同我們一起用午膳。”
太後倒是平靜,端著茶杯細細撥開茶葉輕呡一口才說道“愈發不懂規矩了,倒不如墨兒穩重。”
言墨微微低頭回道“回太後,得陛下傳旨便立即回京了,昨日剛到,今日一早已見過陛下了。”
太後點了點頭道“你倒是個懂規矩的,這些年在軍中可好?”
言墨起身行了禮回道“謝太後掛念,下臣一切都好。”
太後笑道“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禮,坐吧。”
“言墨,這是母後特地為你備下的栗子糕和鳳髓茶,快嘗嘗。”亭山把桌上的糕點往言墨手邊推了推。
亭山端起茶杯來,細細嗅了嗅,笑道“旁的倒也罷了,這青鳳髓母後可是輕易不拿出來的,今日倒是托了你的福我也得了一杯。”
言墨聽完欠了欠身子欲起身謝恩。
太後麵色掠過一絲不悅,一手放下茶杯,一手輕輕抬了抬示意坐下,道“多年不見,一家人倒生分了。”
“謝太後掛念。”言墨說罷便吃了一塊栗子糕,又端起茶杯飲下。
隻覺栗子糕軟糯香甜,可謂入口即化,這青鳳髓入了口更是滋味醇厚甘鮮,可謂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言墨笑道“太後宮中的自然是極品。”
太後微笑道“喜歡吃就常來,自從亭山搬去了府邸,這偌大的宮殿甚是冷清。”
言墨微微頷首道“太後不嫌下臣粗笨就是做臣子的福分了。”
太後僵住了臉上的笑,用絲帕遮著鼻輕咳兩聲,道“你這孩子也太正經了。哀家看著你長大的,又是你的親姑母。你這樣~莫不是在怪我當初堅持送你去了軍營?”
言墨本是言大將軍的獨子,言大將軍逝後,太後便將不過十歲出頭的言墨送去了軍營。
言墨初到軍營時日日哭鬨著要回京,太後的探子一茬一茬地回來稟報,太後暗裡不知落了多少淚,就連皇帝也心軟下來多次求太後接言墨回京,太後愣是狠下心將他置在軍營多年。
如今算來已有十餘載,太後近些年身體欠安,心心念念始終記掛著言墨,這才召他入了京城。
“下臣不敢。”言墨說著又做出一副起身謝罪的式樣。
“坐下!”太後長籲一口氣,瞧著眼前的孩子是生分得有些寒心,心裡甚至泛著疑慮,莫非當年終是錯了?
氛圍驟然冷清下來,言墨低頭喝著茶,亭山望著太後,太後望著言墨。
“太後,您該喝藥了。”太後身邊的老嬤嬤打破僵局。
“罷了,你倆且坐著敘敘舊,哀家累了。”太後站起身道“你倆留下用了家宴再回府吧。”老嬤嬤攙著太後回了寢宮。
言墨望著太後的背影,又低下頭來喝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