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三月份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和國家隊有了實質性的聯係,我表達出我希望為國效力的願望。不過,給我反饋卻是斷斷續續。”
“今年六月,我收到了類似試訓的通知。但當時我在打總決賽,我委托經紀團隊表達了當時的客觀情況。”
“聯係因此中斷。隨後,打完總決賽。又有人聯係我,希望我用自身的影響力為球隊帶去更多的讚助,當然我願意這麼做,不過…這並非短時間能實現的。如果我無法帶去商業讚助,對方表示個人讚助也可以。”
“其次,他們希望我參加多一些場次的拉練,為奧運會做準備。”
“並且,他們並不承諾我一定能成為正式隊員。”
“這是我們之間的分歧。所以,我錯過了這次奧運會。”
蘇豐坦誠的說道“希望下屆奧運會,我能參加,我非常願意為國效力。我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我相信自己能為球隊帶來幫助。”
“如果你問我遺憾嗎?我非常遺憾。我錯失了一次重要機會。”
蘇豐對著鏡頭說道。
他很真誠的告訴球迷們到底是怎麼回事,至於接下來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他都坦然接受。
而當他說出這番話,事實上現場的記者們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
國內的體育記者都清楚現在的籃協是怎麼回事,就如同姚,姚也是支付了讚助費和培養費的。
大家並非不能理解這種行為。
但是,蘇豐和姚的情況不同。姚確實是國內籃壇培養出來的,但蘇豐呢?他並沒有經過訓練,他是獨自在國外以留學生的身份打出來的,基於這種情況,他為什麼要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