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路!
王媽對王正買回家的東西十分嫌棄,一件一件的數落個沒完。
首當其衝的就是最上麵的橘子,“你買些紅袍柑做什麼,吃了也不頂餓。
這些又是啥?
紅棗、蓮子、枸杞,買這些做啥?又不做酒席。
哎呦,你個敗家子,你還買了豬蹄,豬蹄沒油水,還儘是骨頭,家裡魚都吃不完,你還買肉。
這還有這麼多鞋,又不是沒鞋穿。
還買玻璃,有什麼用?”
王正沒有理會母親的絮叨,見弟妹吃橘子吃的歡喜,笑問道“甜嗎?”
“甜。”妹妹君寶回答的聲音也很甜,弟弟東寶跟著使勁點頭。
“嘗嘗。”
王正遞了個橘子給母親,打斷了她的念叨,接著拿了一個進裡屋。
王正剝好橘子皮後,遞給父親說道“吃個橘子開胃,等下好多吃點飯,我買了豬蹄。”
王爸接過剝好的橘子吃了一瓣,帶著些欣慰的笑道“很甜。”
王正把橘子皮帶了出來,自己也剝了一個橘子吃,真的蠻甜。
把兩個橘子皮放進洗乾淨的筲箕裡麵,對弟妹說道“橘子皮彆亂扔,都放筲箕裡。”
妹妹君寶有些好奇的問道“這樣啥用?”
“幫你們做零嘴。”
“橘子皮也不好吃啊。”
“做好就好吃了。”
見母親在弄豬草,王正開始燒火煮飯,順便把豬蹄燒一下。
“燒那麼久做什麼,把油都燒跑了。”
聽見母親的埋怨,王正有些無奈,忍不住問道“媽,你祖籍東越的嗎?”
“北京的,咋了?”
“沒什麼,隻是聽說東越人吃豬蹄帶毛一起吃。”
想到曾經被豬蹄上的毛紮在嘴上的那種感覺,王正準備把豬蹄再燒久一點。
其實豬頭豬腳之類的並不怕燒,反而燒的越久越好洗乾淨,至於麵上被燒掉的那點浮油,並不算什麼。
就著早上的剩菜吃過午飯,王正帶著玻璃,準備去華子家一趟。
華子姓李,叫李明華,家中排行老二,上麵一個十八歲的大哥,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王正當然不是去找華子玩兒,而是找他父親李德,他家老頭和大哥都是村裡的木匠,手藝還行,起碼製作各種家具還是有人請的。
這時代有手藝的人,日子都過的不錯,分土地才兩年時間,華子家就起了三間大瓦房,還有兩間草房做灶房和豬圈。
壩子上,華子大哥和他父親正在拉大鋸改料,華子在一邊打著下手。
王正走上前打招呼,說道“表叔,老表,忙著呢?”
兩家並不是親戚,這隻是當地的一種尊稱。
李德手上加了把勁,爸剩下不多點的木板改開後,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大口後,長出一口氣,“正寶過來了,啥子事?”
王正示意了一下手中的玻璃,“找叔做個玻璃箱,頂上加個木板,木板上開個十公分的洞口,洞口做成翻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