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為了避諱暫且不提,一般圈中人都會用江湖綽號稱她為eiva,而在lbs係利益相關的人群中,則多會敬稱她一聲“太後”。
這一聲“太後”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都實至名歸eiva在曾經國內電子競技剛剛起步的蠻荒年代斷然拋下自己剛剛起步的“正經”事業投身電子競技這個在當年還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項目之中,可能成為一個互聯網行業精英的她也在次年開始運營自己的隊伍。
屬於她的第一支隊伍沒有活過多久,雖然在當時的賽場上名動一方,但是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巨大的資金缺口使這支隊伍最終在拿到一個國內比賽冠軍的第二天不歡而散——不過她並沒有放棄這個事業。
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或許隻是女孩子拗不過的一口氣,她再度轉投當時由圈內大佬建立的新隊dct,成為了當時隊伍的領隊。
dct的全稱是drea?e?true,這支隊伍原本可能並不會像它的隊名一樣成為牽掛著它的那些人夢想成真的地方,改變了這個命運的人就是eiva。
她在當時的dct並沒有做多久的領隊,在第二年的年初,原本作為隊魂的大佬和當時的金主起了衝突,被當場踢掉,而明知道這個隊伍運營不下去的老板也人間蒸發,隊內能夠說上話的職員突然隻剩下eiva這個少女。
眼看著年關將近,而隊伍的整個運行資金還有將近十萬元的漏洞——在將近十年前的那個時候,五萬元人民幣就能輕鬆挖到整個dota最好的carry之一讓他連夜趕赴新東家,這十萬元對於一支原本就沒有什麼正規收益渠道的網癮少年隊伍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
於是eiva隻能拉下臉來開始動用自己的人脈,熬過了新年,但新的一年還會到來,新的挑戰也不會缺席。
而在此之前,戲劇性的是,那個人間蒸發的老板在同年的四月又突然出現並宣稱自己已經將隊伍賣給了一個頁遊公司,隊伍可以繼續運營下去,但是隊員們必須直播訓練打頁遊。
這樣的條件對於當時雖然並不專業,但也不缺乏江湖意氣的職業選手來說是遊走在底線上的,同年年底,在eiva這個幫助了隊伍度過最難的難關的女孩的帶領下,dct的隊員們在合同結束之後同時離開了這支隊伍,轉而來到新的城市餘安,成立了現在的這支lbs。
一打,就到了現在。
在俱樂部草創的那個時段,為了讓隊員們專心訓練打出成績,eiva一個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商業活動。她每天都在網上搜索可能和自己的俱樂部產生聯係的公司,一家一家地打電話尋求讚助,一通電話不行就打十通電話,電話沒用就帶著自己的t殺奔公司辦公室。
而她個人的努力終於也沒有白白浪費那個電競蓬勃發展的時代,大資本的介入以及新媒體形式的興起導致了當時的lbs身價水漲船高,但她始終堅持著沒有讓外來資本進入這個俱樂部。
“我不想讓資本再操縱這支隊伍了。”
這是她當年說下的話,而現在她是否還在堅持,沒有人知道。
總而言之,她和這支lbs的履曆似乎並沒有因為穿越世界線而有什麼改變,所以早在之前陸心蕾就已經了解了這些情況。
作為除了隊員的信賴和朋友情誼借來的十萬塊錢之外,她幾乎是白手起家將lbs俱樂部做到了現今如日中天的地步,所以想從這個女強人和她的商務精英們手下搶到什麼肥肉,以她現在的名望來看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所以說她的停頓其實隻是在思考以自己現在的處境和地位,開口報一個什麼樣的條件能夠做到既不離譜也不能讓對方立刻點頭答應,隻不過她的這個猶疑在對方看來就是待價而沽。
而在她差不多想好了數字,正準備輸入什麼東西的時候,來自ntt的對話氣泡打斷了她手上的動作;氣泡中差不多明碼標出的數字也讓她刪掉了自己打出來的,隻是這個數字一半左右的條件。
不是吧,有錢真的可以這麼玩?
即便是來自另一個世界,親自運營過戰隊的男人也難以按捺想要歎氣的衝動;或者說正因為有了他的視角,女孩在現在才會如此地被震撼到從男人的視角來看,在自己沒有非常急迫的需求時,從另一個隊伍的青訓裡挖一個剛剛暖熱乎,一點成績都沒有的選手,整個流程下來耗費高於六位數就已經算是離譜。
即便算上現在自己擁有的這張臉和身體,報價會有相當的溢出,但是從曾經的男人較為老到的眼光來看,自己設計的這個數字也算是“剛剛好夠讓對方打退堂鼓”的程度
然而對方現在給出的這個條件……
似乎完全是準備要挖一個一線隊未來的打手,或者說,在二線隊中非常高光的隊伍核心。
——這也不得不說慣性思維害人,如果在之前的那個世界中,不溫不火穩步邁向dead的dota2職業圈子裡,她為自己思考的這個報價確實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在這個dota電競如火如荼,熱度絲毫不減當年的世界裡,這個價格難免要水漲船高。
這件事不是那麼難理解,現在的陸心蕾也很快地明白了狀況
對方作為在會談中明顯占據主動權的一方,哪怕說是主動來找自己聯絡,在報價權上也應當想要占據上風,像這樣直接給出價格的……
要麼對方完全沒把自己看在眼裡隨便給了個數字;要麼,就是這個數字理應當是對方能夠接受的較高水平,他們不願意繼續談下去。
結合這個數字的絕對值,女孩幾乎可以確定情況是後者。
雖然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讓對方失去繼續扯皮的耐心,但總之不能說是壞事。
自己在雷神這邊的合同……具體的內容自己其實並不知情,從和海子明的幾次交談中隻是確認了要經過幾場比賽的摸底之後確定最後的情況。
而摸完底之後的隊員大概也就能分成三種一種是有用的一線隊候補,他們要留在隊中通過雷神tdg的比賽繼續培養;第二種是實力並不足以滿足需求,或者說性格不適合進行一線隊比賽的人,他們一般會在摸底之後直接被掛上轉會或解約名單,如果沒有什麼非常急缺即戰力的二三線隊伍需要的話,他們的職業生涯大概就到此結束了。
至於第三種,就是那些有實力但暫時沒有位置的選手,俱樂部明白他們的實力,可能並不願意立刻放手,但是在自己的梯隊中又沒有合適的比賽來讓他獲得出場機會,那麼這些人依然會登上轉會名單,不過是以租借的形式。
小俱樂部從征服者或者lbs這種豪門租借青訓隊員作為戰力使用並不是一件稀罕事,小俱樂部得到了即時戰鬥力,而大俱樂部獲得了鍛煉和更長線地評估年輕選手的機會,總而言之是雙贏。
陸心蕾並不知道自己會是第一種還是第三種,不過說實話,作為一個幾乎孑然一身的小姑娘,她更想要解決的依然是財務問題。
“我們的老板有興趣以你為核心進行一些更多的活動。”
正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對方的ntt再次發來了在粗俗但有用的經濟條款之後的其他附加條件
“具體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細談,當然是在esl的比賽結束之後。”
女孩眨了眨眼,這也確實算是對自己做過調查了——在比賽周期中挖人雖然沒有什麼明令禁止,但終歸算是撕破臉皮的。
“我在這個比賽裡的成績會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會,不過基本都是正麵的,您不用擔心表現不好會對條款有什麼影響。當然如果打出來的效果很亮眼的話,我們這邊的條件當然也會更加豐厚。”
“總之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我期待在比賽結束後的假期裡,在餘安和您見上一麵,開誠布公地聊一聊這些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