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過是私下裡聚會,也不必擺什麼架子,李靖笑嗬嗬的回道“賢侄言過了,老夫半生戎馬,隻占了生性謹慎的便宜,行事不敢貪功,但求無過耳!”
“來,來,來,伯父與你引薦,這位是左侍郎並州都督,與老夫同為李姓,
又添為同僚,彆看你這李叔父年紀輕輕,一身的本事可甚為厲害,
尤其對於排兵布陣,研究甚深,汝三國裡的故事,老夫與懋功多有詳談,
懋功早就想與你辯論一番用兵之道,快些見過,他日也好互補長短!”
“伯父嚴重了,侄子不敢和長輩攀比,倒是侄子需要李叔父多加教誨才是,”
李鈺接過了話茬,順便看向旁邊的中年男人,
隻見其人,國字臉八字須,方麵大耳,雙目炯炯有神,
穿著算是在場幾十個朝廷重臣裡最為樸素的了,一身的黑衣素袍,洗的已經有些輕微變色,年齡隻在三十開外,不到四十的樣子,
李鈺聽李靖說懋功,就猜到了這人是與李靖同名的軍方又一個大能,徐世績了,
李鈺記得曆史,這徐世績投靠李淵以後,功勞不少,被拜為上柱國,萊國公,又賜姓李,真真的顯赫一時,
隻是在李世民宣武門兵變之時,與軍神李靖都保持中立,未曾參與期中。
不過,雖未公開支援,但也不曾走漏了風聲,又暗自約束各自的手下,
無形中也算是助了李世民一臂之力了,至少沒有壞了李世民的大事,
反而還禁止手下參與,叫李世民兵變的成功又增添了一些勝算,
是以李世民登基後,升李靖為兵部尚書,這李績被授於並州都督,任兵部左侍郎,與李靖一正一副,執掌兵部常務,算是實權派裡的中堅力量了,
話說回來了,李世民將李靖升任兵部尚書,表麵上升官加爵了,貴為兵部主事,
卻又命李績來做李靖的副手,明擺著就是分化李靖的權利,使這大唐軍方最擅兵法的兩個統帥,左右製衡,相互製約。
李靖的功勞已經多的無法在封賞了,雖不至於功高震主,卻也是招惹的皇帝陛下警惕性提高了很多,李靖人老成精,看透了一切,幾乎不在朝廷裡發表意見,整日裡就是上衙點個名就緊閉大門,很少與人接觸。
這李績雖說年齡不到四十,卻是文武具備,智慧過人,如何看不出皇帝的用意?
是以從來不和李績套近乎,兩人都是心裡有數,互相之間保持著生人勿近的姿態,今日難得聚會在秦瓊府裡,以李績的謹慎,坐下之後就未曾發過一言。
李鈺對於彆人都是恭敬有佳,可是對於三四十歲的李績,實在有些彆扭,
怎麼說自己前世裡也是這個年齡段,如今不但要捏著嗓子學古人文鄒鄒的說話,還要對一個和自己心理年齡差不多的哥們,自稱後輩,小輩兒…
卻也無可奈何,人家這些大佬有些和自己爹爹熟悉,有些和兩位叔父同殿稱臣,瓷實實的長輩,躲也躲不過去,李鈺縱然在不情願也得把戲唱完,心裡琢磨一堆沒用的,麵上還得繼續尊老愛幼“侄兒見過李叔父!”
“李縣子不必多禮,天下百姓皆是陛下的臣子,汝日後出仕,你我一同報效朝廷,互補長短便是!”
李鈺納悶了,這李績史書裡說和李靖一樣謹慎小心,為何說話如此嗆人??